正月初八,锋利学兄与诗人商泽军先生踏雪而至,同访吕建德先生,我应邀作陪,席间,建德先生出示书法新作,大家遂建议他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并同表支持。日前,建德先生再度邀我,一起去看了正在装裱的展品,使我有幸提前大饱眼福。
欣赏吕建德先生的书法,尤其欣赏草书乃是一种享受。
就我所知,草书成为一种书体大约始于“二王”,至于大行于世,则在唐代。草书最初多出现于“帖”,即往来的通信,这就说明草书是日常书写时为图方便快捷而形成的。建德先生的草书,不是机械地顺应草书的历史惯例,延续经典的模式,而是追本溯源,深造高古,径直从草书的源头,引一泓活水浇灌自家园地,既合于古,又适乎今,在表现草书书体个性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书法个性,从创作中获得纵心奔放、恣意豪迈的精神体验。因此,他走的是一条“草书写我”的路径。
15年前,建德先生曾晋京在民族文化宫举办“吕建德书法展”,他是第一个冲出孔孟之乡,到北京举办个人展览的书法家。当年,他以他的勇敢和书法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以及诸多著名书法家的好评。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沈鹏先生称赞他的书法:“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李锋先生以为其作品:“遒媚洒脱,风格清新。”权希军先生也给予“刚柔相济,遒丽天成”的评价。欧阳中石先生观其书法后题写道:“善假于人者智,能集于人者博,善匿己者明,能胜己者成,公度先生如此,能无所成乎。”
建德先生,字公度,号遗韵斋主,现任济宁孔孟书画院院长,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与建德先生结缘也快二十年了,当初,他在任城区文化馆馆长任上,被评为济宁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因工作所需,负责对拔尖人才进行专题报道,因此,得以与建德先生认识并成为朋友。建德先生原本从事音乐专业,他酷爱音乐,吹的一手好笛子,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会员。笛子和毛笔同为竹子之身,对建德先生而言,恰如左右手,一手吹出的是妙曲,一手写出的是好字。1990年,当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建德先生时,聪明的编导很好地把握了他对音乐与书法的双层喜爱,所拍电视专题片便取名为《乐韵墨魂》,报道的重点自然也是建德先生的书、乐艺术。多年来,建德先生于书法中融入音乐的元素,在音乐里借鉴书法的成分,并且将两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互为浸润。今夏即将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的“吕建德书法展”就取名“墨之韵”,可见,他的书法是与音乐分不开的。
据建德先生说,自晋京展览归来,15年间他一直醉心于草书,潜心草书的学习与创作,既习古,又读今,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一部《林散之书法选集》置于案头十余年,林散之等前辈大家的成功实践为他提供了一份草书的当代“译本”。著名书法评论家周俊杰先生在看到他的草书作品集后,欣然题词:“涉足草书者当有大气魄、大才华,而时下极少,故愈感先生书之难得也。”
草书作为艺术有其独特之美,或云奔蛇走,骤雨旋风,或藤悬槎蹙,虫网络璧,俱有佳处,所以张旭有“癫”之名,怀素得“狂”之誉。草书虽常“癫”且“狂”,但大体不悖其字的原有笔势,历代名家草书心手相师,意之所至,笔随意行,即使酒酣挥洒,也能“醉里得真如”,因为身醉而心醒。建德先生嗜好杯中物,常常利用酒后的状态作书。书之者寓情达意,读之者赏其形神二美,草书之为艺术盖其是耶?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应象“钟表中常运的发条”,而不可似“汤锅里煮烂的面条”,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法是“力的艺术”。线条的力感,是草书艺术的生命。草书的线条不仅要有形状上的区别,方向上的不同,而且还应有疾涩、润燥、扁圆、质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草书的线条千奇百怪、变化莫测,最能表现出一个草书家微妙的内心感受。宋代米芾曾说:“得笔则虽细如 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可见线条的美不在于粗细而在“圆”。“圆”则“粗而不重,细不为轻”,劲健而有活力;“扁”则呆板僵滞,不给人以美感。建德先生的草书抑扬顿挫,流畅飞动,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然无声,却有音乐的旋律,这恰恰是他的草书备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德先生的书法运墨灵活,其水墨之美主要表现在巨幅的对联作品中,通篇墨色多变,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完全不同,给观者以视觉上的调节,使人感到其笔墨充满欢乐,生机盎然,似被赋予了生命,欣赏者从中能够感受到心胸畅快,情绪陶然。“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经过多年的探索,他基本上掌握了笔与墨的变化,笔以墨来显现,墨以笔为寄托。他还学习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每作草书常用长锋饱蘸浓墨后,复蘸少许清水,笔画之间,墨色沉着,淋漓氤氲之气如春雨扑面。墨色的起伏变化是一种节奏的艺术,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会“墨分五色”,起伏跌宕,使人如闻清音。
建德先生的书法众体兼妙,惟草书开合有致,独具韵律之美,我观其草书,深感其中韵律之美,似大小字插于高低音之间,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其点线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有“调”,单是黑白二色,由简单进化到复杂,由单声部进化到多声部,融入了丰富的节律感觉。建德先生书法作品的多元、多样和多向性同音乐韵律有关。青年时代,从事音乐的经历,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无限丰富的音乐生活中某个亮点与书法相碰撞的时候,便触发最初的火花,酝酿出最初的灵感,好比乐曲旋律最初的萌动,或者交响乐的“动机”,这也许就是答案。
书法是视觉的艺术,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全唐诗》中没有吟咏楷书之作,而竟有五十七首诗篇赞美草书。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只有“草圣”而无“篆圣”、“隶圣”之说。“观书如览胜”,草书艺术的妙趣未必能一目了然,历险至深者始见奇观。
观吕建德书法近作,特别是草书作品,我深为其书法艺术所震撼,大到两米多长的巨幅草书八条屏《李白草书歌行》,小有尺牍扇面,无一不精。我徜徉在吕建德的书法作品间,看的就是真、就是美!因为对于真的研究和发现必定与美相一致。如果他的书法以展览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能感动人、教化人、享受于人,我愿足矣。作为朋友,亦祝建德先生能够一变古法,雄秀独出。
王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