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江温州经济尚不发达的山区文成县,有这么一家企业,虽说不如温州的服装、皮鞋、眼镜等企业那么声震中外,然而近几年,在文成的迅速崛起,已让人刮目相看了,它就是温州珊溪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文成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都处在十分不景气的状态中,因企业减负裁员,赵岳际成了一名下岗工人。生性憨厚、从不服输的赵岳际并没有随乡邻外出加入淘金的队伍,按他当时的说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民”。赵总是个有心人,他早就看好家乡丰富的山石资源,决定好好地干它一场。他是那种想到就要去做的人,为此他求亲拜友,东挪西借资金40多万元,创办了文成县水泥电杆厂。创始之初,他就表现了出了独到的精明,首先从产品质量上着手,而要使产品获得国家电力部的生产许可证,就必须对原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仅这一项就需要资金300多万元,这对于刚刚投资新建的企业来说不啻是个天文数字,但他并未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挺直腰杆四处游走呼号,凭着他的办事魄力及在当地较好口碑,总算使技术改造得以顺利进行,回想起创业的那段经历时,赵总无不感慨地说:“一切总算挺过来了,算是我的幸运吧。”
天道酬勤。经过近10年的发展,企业也在稳步发展,到1998年,企业销售额近600万元,创利税100多万元。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凭着在水泥制品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一幅宏伟的蓝图在赵总脑海里构成了。他以大手笔一次性投资1000多万元,在文成巨屿工业园区创办了温州珊溪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投产当年产值达5000万元,创利税700多万元。随着公司声誉日益鹊起,管桩在温州的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产品质量上乘,供不应求,为此公司在温州各地建成了六家分公司,迎来了温州建筑业的一次大革命。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打造温州品牌、竭诚服务社会”为宗旨,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管理,并与温州、杭州、上海等地的科研、设计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在原材料上选用飞云江上游优质淡水砂、高强度花岗岩及虎山牌P.042.5级水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GB13476-1999、IS888-2001和2002浙G22标准,电杆质量符合GB4623-1994、GB396-1994标准,从而为温州、福建等地城乡建设的基础用桩和电力、邮电通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一名失业下岗工人到公司老总的赵岳际,深知企业的用人之道,因他有着曾经的痛楚,所以关心下岗失业人员一直是他心头的梦想,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赵岳际累计为下岗待业人员资助创业、经商、发展生产资金逾近百多万元,吸纳接收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200多名,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作为一名大山之子的赵岳际,是大山赋予了他宽厚深沉的禀性及敦厚仁慈的博爱之心,付出自有回报,企业自2001年以来,被浙江省工商局评为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温州市创建信用先进单位,温州市信用建材企业。他本人被评为温州市建筑业优秀经理,被文成县人民政府评为“明星经理”及县级劳动模范,2003年,他还光荣地当选为温州市十届人大代表。
车在山岙里转来绕去,就突然想起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话,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面对困境,无怨无悔,面对荣誉,宠辱不惊,而是自强不息、创业不止,用大山一样的情怀抒写了一曲山石的赞歌。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