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30多年艰苦创业,我国中小企业已经从单纯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进入到一个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阶段。创新已成为众多企业获取高附加值、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很难通过品牌和渠道取得高附加值,创新就几乎成为争取高附加值的惟一途径。
过去,由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赢利能力较差,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大。但随着它们的成长、随着竞争的加剧,它们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
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全国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然而,相比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跨国企业,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对薄弱,甚至有不少企业仍不愿意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投入。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现代中国的企业发展异常活跃,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技术创新,有的企业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队伍,有的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也有企业直接花钱购买国外的技术,一些新型的、有一定技术含量、具有自己优势的企业越来越显示出自己发展的特色。
创新是一个体系,可分解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有定义标准、开发、推广和市场化等几个相互衔接的关键环节。其中,附加值高的是价值链前端的创新和定义标准阶段以及最终的推广和市场化阶段。
企业选择技术创新路线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不要盲目去模仿别人。当然,中国有些国情特点有一定的共性意义。例如,“产学研相结合”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因为中国的技术人才大量集中在大专院所,国家也对他们作了长期的投入,应当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利用他们的人才和成果优势,在一个较高起点上进行企业的自主创新。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