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升级转型解困走创新之路

企业报道  2015-02-02 11:47:43 阅读:

  近年,一些东莞毛织企业开始将部分订单生产从大朗镇往广东东西两翼或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转移,仅大朗镇到粤西茂名市信宜投资的毛织企业就有三四百家。除了硬件升级,产业转移也是对策之一。“我们除提倡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外,也鼓励产业梯度转移,将一些较低附加值的毛衣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生产。”大朗镇委副书记林熙表示,如今交通发达,为产业梯度转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这些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出去,但并没有关闭在大朗的企业,而是将这里当成总部,更加注重朝研发、销售、物流等方面发展。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区域经济学家陈鸿宇分析指出,珠三角有8万多家港企,当中至少7万家从事加工贸易,且多为中小企业。加工贸易最高时曾占广东经济的85%以上﹐而近年来则在加速下滑,现在已不足69%。“港企如果不想被淘汰似乎只有搬出珠三角,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珠三角的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转移和想不想转移,而是面临怎样转移。”

  “加工业的出路就是与时俱进!”陈鸿宇强调,事实上,无论企业转移与否,都面临升级的问题,升级就伴随着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最终实现收益的提高。

  而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撰文表示,要把服务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他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处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范围逐步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产业政策的变化,未来中国将由产品大国逐步升级到产业链的中上游,即由“什么产品都生产”转为“中高端产品”。而此前出口退税的取消,消费税的征收,也是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便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更多专题
温暖的阳光使者

10多年间,程翠英带领天普团队,以稳健的速度将企业发展成为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同时拥有太阳能光电、地源...

绽放在乌干达的辉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熏然而谁又能想到,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