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国货的国民待遇去哪儿了?

企业报道  2015-02-13 10:00:27 阅读:

  广州亚运场馆项目设备招标非进口不要,拒绝国产货。近日,在番禺区代表组讨论会上,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王锐祥诉苦称,自己企业自行研发的锐丰系列音响顺利通过奥运招标,成为“鸟巢”的指定音响,但却在参加亚运场馆招标时遭到了“滑铁卢”,因为不是原装进口,他们甚至连亚运场馆招标的标书都买不到。

  一些地方之所以拒绝国产货,喜欢进口“姑娘”,主要是他们认为国产货虽然价低,但质量不过关,远没有进口的“姑娘”耐看、好使。但是,事实不是这样。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就曾指出,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汽车、通信、航空、石化、造纸、机床、工程机械、家电、医药等41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其中有许多产品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品牌标准,且大量出口。2007年8月23日,商务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世界各国很多因素都参与到中国制造领域,实际上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世界各国都不能损害中国制造。

  一些国人开口闭口洋品牌,喜欢进口,只字不提国产货,皆因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心理在作祟。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雪军教授就曾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重名气轻监管的行为导致洋品牌有恃无恐。一些地方和部门针对洋品牌大开绿灯,“3年免检”“5年免税”“特别通道”等等,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只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

  与此对应,是我们国产货在遭遇无情冷落,他们无法公平地竞标,无法获得应有的“国民待遇”。毫无疑问,这种对待国产货就像偏见的婆婆尚未看到媳妇儿、仅听名字就将其先行否决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洋品牌恃宠而骄,与这些消费者的过度迷信不无关系。倘若“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只是简单的个体消费行为,那倒罢了,但这种心理一旦变成集体无意识,甚至一些政府部门也失去理性,并为这种心理推波助澜,那无疑是对民族自主品牌的一种伤害,这是绝不容许的。

更多专题
回顾中铝之“翻云覆雨”

中铝公司的石破天惊之举在全球矿业市场上骤然掀起“中铝冲击波”。人们惊讶的不仅是因为中铝公司将中国企业...

工业让安徽发展涨势蓬勃

安徽黄金工业像现在的金价一样涨声一片,产量、效益同创历史新高,昔日不景气的金矿也像变了个样,矿工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