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豪华培训的是是非非

企业报道  2015-03-31 09:43:14 阅读:

  缺啥补啥是尽人皆知的老理,可是浙江省人事厅却干了一件“缺知识”补“金钱”的新鲜事。

  近年,30位拥有亿万元资产的老总齐聚清华经管学院,开始接受为期12天的封闭式脱产学习。这是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首次建立非公有制人才培训基地,专门针对“草根浙商”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学费由浙江省政府出资,12天课时共计42万元,住宿和生活费由学员自理。

  据有关方面介绍,此次培训班选拔学员的门槛很高,首期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省内年产值亿元、利税千万元以上规模非公企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

  毫无疑问,能够参加这次豪华培训的老总们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果通过这次培训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将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政府的这笔钱就会产生更大的效用和价值,比用到其他地方的效率更高,“富翁培训、政府埋单”的行为就会变成一次很划得来的投资,这也许是政府方面的初衷。

  然而,政府方面一厢情愿的美好设想很可能会落空。因为对这次参加培训的老总们来讲,钱并不是稀缺资源,他们没有自己花钱去参加培训的原因并不是缺钱,而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其认为“培训无用”或是其他不为外人道的原因。以补充富足资源的办法去增加稀缺资源,这种方式在经济学上是不可取的。

  我们并不否认,金钱可以买到很多稀缺资源,但我们更应看到知识产品的特殊属性,从某种程度上讲,知识产品不是“买”来就可以用的,它还有一个在主体头脑中转化的过程。知识产品的获得更多地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这包括对知识的需求愿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果需求愿望和接受能力中的任何一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影响主体对知识产品的获取。

  浙江省有关方面出钱为老总们“买”知识、“买”理念的出发点是善意的,那种认为是“‘权力经济’在作怪”的指责在笔者看来未免有些刻薄。因为政府方面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把这笔培训费用“送给”这些老总,比如说是“重奖对经济发展有突出(或重大)贡献的人士”,人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也就不会遭致如此强烈的非议。从本质上讲,这次豪华培训也是对老总们的一种奖励,对于并不缺钱的老板们而言,奖励“培训”总比直接发钱要积极得多。因为,无论如何长达几天的培训都会对这些老总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我们正处在一个丰富多彩且飞速发展的时代,谁都不应当期待这些创造了亿万元资产的老总们成为“完人”。尽管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近80%都是农民出身,其中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被称为“草根浙商”,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妨碍他们创造财富,而一旦他们真的变成了“学富五车”的学者哲人,其创造财富的热情和能量也许反而会减弱。在现代企业制度上他们完全可以采 取聘用职业经理、利用“外脑”等方式引进智力资本,完善企业的知识构架,而完全没有必要对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放弃优势硬补弱项实质上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更多专题
以金融创新带动一切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以标准赢市场的产业集群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