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银行股改的步履

企业报道  2015-03-31 09:45:41 阅读:

  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关于银行股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在关于银行改革的争论和观点中,很多人“天使化”入股银行的外资是令人担忧的,也是可怕的。

  有些人一再强调中国银行的改革必须要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这有其必要性,但有人认为:“如果你没有能力把银行做好的话,不妨给外资更多的股份,利益再大一点,它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帮助你把银行搞好。”“因为拥有足够股份的外资入股银行成立董事会之后,治理情况是有改善的。譬如说,一些行长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要贷款,以前不能不答应,现在他可以说,是外资股东不答应,至少可以用这个理由挡回其他领导给他们的贷款压力。”这种观点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中国银行改革,中国人很难主导了,必须要借助天使一样的外资来帮助。

  它的可怕在于,这部分人有意无意地把中国银行的前途和命运寄托在外部力量上。这已经超越了经济、技术和业务层面的意义,已经涉及改革的主导力量、主体是谁的重大问题。

  它的直接危害在于,如果银行股改上市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必然形成这种判断:中国改革必须借助外部力量的主导,必须引进外资,这种途径是不可或缺的;如果银行股改上市遇到挫折,必然直接推论出中国银行改革的挫折是外资股份还不够多。无论银行改革成败,必然都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这样的印象:中国的改革离不开外资、外部力量的作用;外资就是灵丹妙药,外资一进来,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引申和蔓延开来,这就无法保证改革开放的方向。

  资本从来不是一个可用道德来评判的客体。把银行改革寄希望外资的人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银行股改以后,银行中的不法分子同外资中的“外鬼”勾结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外国投资者入股中国银行的目的是在于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抱有天使般的目的来拯救经营管理上陷入泥潭的中国银行业,利益对他们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为了利益什么都是可能发生的。在没有外资入股、没有上市的情况下,中国银行的呆账、坏账及不良贷款尚能肉烂在锅里,如果内外勾结以后,恐怕连肉锅都会让人端走。当然,这里不是说外资就是心怀叵测的大灰狼,但也不是善良天使,他们只是淘金者而已。外资的有效作用也只有依靠各种力量的相互制衡才能发挥出来,银行管理水平提升还必须依靠自己。

  中国银行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只是改革的途径之一,而不是惟一途径,通过股份制转化为严格的公司化治理,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但是,把引进战略投资者看作决定成败的关键,把外资作为制约自身的力量,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银行改革是复杂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改革从来就担负着风险,但是如果把外资天使化,过分强调外资股份在中国银行治理上的作用,必然导致对改革主导力量和主体性上的认识步入误区,产生极大危害。

更多专题
以金融创新带动一切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以标准赢市场的产业集群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