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以市场换技术”路线的反思

企业报道  2015-05-14 10:12:09 阅读:

  自主创新战略被“十一五”规划提到了前台,而与之相应,以汽车业为代表、曾倡导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一个深刻的逻辑是,技术就其存在本质而言,其目的就是为了赢得市场,市场才是技术的最终目的,而技术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从这个逻辑上看,“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乃是用目的去交换手段,造成的结果是实现了别人的目的,而自己却没有掌握手段。

  一个很容易被认识到的事实是,技术的交换并不取决于技术的需求者,而是决定于技术的提供者,那些一旦产生便立刻能够为资本迅速产生巨大增值效益的新技术,是能够轻易换来的吗?

  已退休的通用电气公司全球销售总裁德尔伯特·威廉姆斯感叹他在中国的一次投标谈判,“中方想要的是得到全部的技术,而我们所想的则是保住我们投入巨大财力开发出来的这些技术。”可见,忽视技术提供者利益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不过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于是我们看到,在我们眼中所换来的新技术不过是人家技术再创新之后的旧技术,而对于那些对整个产业链条中最具有控制力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我们却摸都摸不到。

  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在客观上根本没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造成的结果是,外资品牌既占领了中国的市场,却又总是比中国企业“技”高一筹,而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总体上说,中国企业“技”不如人。

  比如,在汽车行业,一个普遍的认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两旺,造成了汽车工业的合资模式能够生存甚至赚钱的事实,而这削弱了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因而必然阉割了创新的能力。“既然拿来和引进的技术就能够赚钱,还要自主研发干什么?”——短期利益压制住了自主创新。

  专家普遍认为,合资模式并不支持中国企业产生系统性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反的,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产生设计和创新能力。因此,对合资的依赖必然导致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

  然而,世界在变化。WTO5年的缓冲期即告结束,到2006年,中国必须全面履行WTO规则,如降低关税、不得规定国产化比例、进口与出口不得挂钩、不得限制进口等。而中国政府长期实行的合资项目审批、控制新建汽车项目、禁止外商独资以及对外商合资数量和持股比例的限制将全部取消。

  这意味着令中国企业趋之若鹜并引以为荣的合资模式将对外资丧失存在价值,而失去政府保护的中国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只能靠自己的能力。

  中国企业会不会在自己的本土市场被边缘化?这一问题,正是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挑战和考验,只是留给中国汽车企业的时间太短,需要只争朝夕。

更多专题
2014年法国资通视讯电子产品销售市场变迁动向

依据Cabinet GfK最新市调,去(2014)年法国资通视讯电子产品诸如手机、电脑、笔电、平板、电视机等市场规模...

尼加拉瓜经济新闻荟萃

根据瓜地马拉本(2015)年5月5日廿一世纪报头版新闻?近15年来最糟的危机?及自由新闻报公布的民意调查资料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