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纵观历史,正如军事力量一样,只要某个地区或整个世界出现超级大国,它的货币就必定在那个地区或整个世界发挥支配和主导作用。从地区霸权的角度,我们可以列举出曾经主导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大国货币。比如,巴比伦的沙克尔、波斯的德里克、希腊的德拉克马、马其顿的斯达特、罗马的德拉留斯、伊斯兰的第纳尔、意大利的杜卡特、西班牙的塔布鲁恩、法国的利弗尔(18世纪主导欧洲大陆多数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以及历史上中华帝国的货币。
以英国和法国争夺世界霸权为核心内容的“七年战争”,最终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英帝国正式形成。“到了1743年,大英帝国已经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了,包括大不列颠、爱尔兰、美洲的种植园和渔场,以及它在印度和非洲的领地。”“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里,太阳永不落,帝国辽阔的疆域无边无际。”
进入19世纪,自从特拉法尔加海战和滑铁卢战役两次击败拿破仑之后,大英帝国的势力更是日渐高涨,日不落帝国开始跃进巅峰时期。伴随帝国的兴盛和繁荣,英镑逐渐演化和崛起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自1815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镑一直是全球性的支配货币,尽管同一时期还有其他货币与之竞争,英镑的支配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
19世纪英镑对全球经济、金融和货币的支配地位,正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令人惊叹的强大国力的反映。1860年,大英帝国领土面积达到2470万平方公里,到了1909年,总面积增加到330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是法国领土的3倍,德国领土的10倍。大英帝国统治着4.44亿人口,差不多也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不仅如此,19世纪的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银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投资。到1914年,英国在海外资本投资的名义总价值达38亿英镑,占世界境外投资总资产的40%-50%,是法国海外投资的两倍,德国海外投资的三倍多。一个经济体能拥有如此高比例的海外资产,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1870-1913年间,英国的投资资金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1872年、1890年和1913年都达到周期性的顶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英国从股市里筹措的资金大多投向了美国,而非英国本身。另外,比起其他欧洲经济体,英国资金的投资区域更为分散。英国的海外投资中只有6%投资在西欧,45%都投资在美国和白人殖民地上。20%投给了拉美地区,16%投给了亚洲,13%投给了非洲。1865-1914年间,英国的海外领地吸引了英国投资资金的38%,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44%,与此同时,大英帝国的出口占英国出口总量的比例,从19世纪中期的25%上升到1902年的40%。1870-1913年间,英国每年的海外投资总收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
正是凭借所统治(直接或间接)的庞大领土、庞大的海外投资和海外贸易,19世纪的大英帝国重塑了全球经济,事实上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体系或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英帝国将自己的贸易规则推广到世界许多地区,促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自由贸易原则。在为世界贸易确立原则的同时,英帝国还为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了标准。1868年,只有英国和他的一些经济依附国——葡萄牙、埃及、加拿大、智利和澳大利亚实行金本位制。法国和拉丁货币同盟的其他成员国,以及俄国、普鲁士和多数拉美国家则实行复本位制,世界其余地区则实行银本位制。然而,到了1908年,除了中国、普鲁士和少数中美国家继续实行银本位制之外,金本位制成为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标志,实际上就是英镑本位制。
所以,从大历史或大时间角度来划分,我们可以将1915-1914年的100年时间称为金本位制时代或英镑本位制时代,将1873—1914年的40年时间称为金本位制或英镑本位制的巅峰时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英镑地位开始显著下降,其国际货币地位迅速被美元取代。1931年9月21日英镑最终脱离金本位制,英镑地位一落千丈。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甚至直到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英镑仍然没有被美元完全替代。
美元正式取代英镑究竟发生在哪一年?美元究竟是在哪一年真正成为居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学者们的结论差异很大。有人认为是1914年,有人认为是1928年,还有人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看做是英镑最终向美元移交权力的象征。
无论采取什么标准,我们将1815—191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称做英镑主导时代,大体是靠得住的。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支配货币。英国是全世界主要的贸易大国最大债权国,伦敦则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美国经济学者施瓦茨说:“那个时期(1821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在国际货币体系里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其他国家迥然不同。虽然黄金是关键储备资产,但是许多国家却同时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其中最主要的外汇储备又是英镑。”
古斯塔夫和蒙代尔也同意这个结论:“金本位制(尤其是1900—1913年期间的金本位制)的确给世界带来了某种形式的货币统一,金本位制覆盖了世界货币交易的三分之二。金本位制集团是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区,它可以被称为世界性的英镑区,因为英镑是全球最重要的记账货币,英帝国区域内的货币交易量庞大,伦敦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心。”
除了前面已经论述的历史事实,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讨论一下英镑崛起为世界货币的历史过程,尤其是英镑崛起的经济和金融背景。本书并非是一部专业的金融历史著作,以下的描述和分析只能是提纲契领式的。
英国人口和生产力快速增长
18世纪开始,英国人口和生产力出现较快增长。1700—1820年之间,英国人口增速明显加快,其人口增长率是所有欧洲国家里最快的,人口城镇化率尤其显著提高。1820-1870年期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复合增长率达到1.2%。与此相对照,德国只有0.7%,美国只有1.5%,日本只有0.1%。英国处于全球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
人均收入快速增长
1700-1820年间,英国人均收入增长快于17世纪,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多。1700年时,英国的GDP是荷兰的2倍,到1820年时,它相当于后者的7倍。
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执全球产业和生产力进步之牛耳
1750年之后,英国的工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革命性变化。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快速实现了工业化。1764-1767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纺织业生产率提高16倍。1768年,克朗普顿发明的纺纱机,成功利用水力动力。1787年,卡特奈特发明动力织机,大大提高织布的生产率。1793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轧花机,极大降低原棉生产成本。1770年,英国棉纺业的就业人数还可以忽略不计,到1820年,棉纺业的就业人数占整个劳动力的6%以上,面纱及其制成品占英国出口量的62%。
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后,英国的农业产值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显著下降,工业和制造业产值和劳动力的比重则显著上升。1700年,农业劳动力占英国总劳动力的比重为56%,工业和服务业占44%,到1820年,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到37%,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则上升到63%。到1890年,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16%,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则上升到84%,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国家,是全球第一个制造业和工业中心。
大英帝国成功构建全球性贸易网络
对于英镑成功崛起成为全球货币而言,最重要的或许是,大英帝国成功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贸易网络。1720-1820年间,英国的出口每年增长2%,荷兰则每年下降0.2%。1700年,英国航运量占世界航运能力的五分之一多一点,荷兰超过四分之一。到了1820年,英国的份额已经超出40%,荷兰的份额则下降到只有2%多一点。通过一系列战争、殖民和公然的掠夺,大英帝国确立了全球商业霸权地位。从1700年到1774年,英国对其殖民地的贸易和大英帝国对外部世界的贸易,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当然,最重要的是19世纪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覆盖了地球四分之一的领土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巨大的市场决定了一切,大英帝国生产的产品从来不用担心没有市场。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820—1913年期间,英国人均收入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大约为1700-1820年期间的3倍。该时期是英国发展的一个历史新纪元。核心推动力量是技术进步,资本的快速积累,教育水平迅速提高,人力资本显著改善,劳动力和产业的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整个时期,英国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9%,是GDP增长率的两倍。
大英帝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飞速扩张
1820-1913年期间,促进大英帝国贸易和英镑地位显著上升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大英帝国版图的快速扩张。从1870年代起,英国先后统治了非洲的埃及、加纳、肯尼亚、尼日尼亚、罗德西亚、苏丹、南非和乌干达,亚洲的亚丁、阿拉伯半岛周围的酋长国、缅甸、马来半岛诸国、香港,还控制了整个印度。1913年,英国的非洲领地人口大约有5200万,亚洲大约有3。3亿,加勒比160万,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1800万,大英帝国总人口达到4.2亿,是英国本土人口的10倍。遍及全球的殖民地自然构成一个庞大无比的国际贸易网络。
大英帝国开始全面转向自由贸易
1820-1913年期间,英国的贸易政策普遍转向自由贸易。1846年,英国废除著名的《谷物法》,取消对农业进口品的保护性关税。1849年,废除《航海法》。1860年,取消所有贸易和关税单边限制。与法国签署《柯步登—雪弗里尔条约》,两国实现自由贸易。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联邦国家之间,基本都实施了自由贸易政策。甚至直到1931年大萧条最严峻时期,英国依然坚守着自由贸易政策。当然,英国之所以从1840年代开始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乃是因为当时英国已经跃居世界最强大和最有效率的生产者。20世纪初期,英国超过50%的食品依和近90%的原材料依靠进口。1870-1920年期间,进口价值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25%。 (选自作者新著《新资本论》第9章,本文待续)
依据Cabinet GfK最新市调,去(2014)年法国资通视讯电子产品诸如手机、电脑、笔电、平板、电视机等市场规模...
根据瓜地马拉本(2015)年5月5日廿一世纪报头版新闻?近15年来最糟的危机?及自由新闻报公布的民意调查资料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