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过65%的发明专利、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李玉光副局长在公开场合指出,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许可贸易。
“在企业发展之后,我们会考虑设置知识产权部门,至于专利许可贸易,我们还没有遇到想买断的买家,在自我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现在的瓶颈是融资难”。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天津双利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只能靠低规模生产维持现状,等待时机。”
根据王爱国介绍,他的“润滑油抗磨修复添加剂及其制作方法”早在2003年11月就申请了国家专利,但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有效推广,最大的原因在于融资僵局难以打破。现在他的产量每月只有3万瓶的生产规模,而由于资金短缺,大规模的营销推广仍然难以进行。
受阻市场推广
“我们的技术原理就是以摩擦之道反制摩擦自身”,王爱国这样介绍他的节能抗磨自修复剂。“这一修复剂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陶瓷,它被添加到润滑油之后,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会被轴承和齿轮之间的摩擦力自动补充并牢固附着于金属表面,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磨损问题。”
据王爱国介绍,金属陶瓷是由一种或几种陶瓷相与金属相或合金所组成的复合材料,金属陶瓷既具有金属的韧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又具有陶瓷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特性。
“何不把金属陶瓷的优良特性运用到机械领域?”带着这一念头,王爱国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了润滑油的抗磨修复添加剂。王爱国利用润滑技术把金属和陶瓷的两种性能结合在一起,机器的金属表面经过润滑后,生成的那层薄膜使金属无论在耐磨还是防腐方面,都比以前有明显改善。
从2003年到2006年底,王爱国带着他的这一产品在10多个单位进行使用试验。记者在他的《鑫霸金属陶瓷节能抗磨自修复剂用户使用报告》中看到了试用这一产品的名单。其中,南京化工厂、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运输部、大港油田钻井工程公司、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鞍钢股份能源动力总厂给水厂等单位赫然在目。
“这一产品的价值首先是节省维修费用,其次是减少能耗”,据王爱国自述,这一产品使南开大学汽车队维修费上直接节省了一半以上。而天津一汽变速器分公司在对进口设备进行第一次大修之后平均3—6个月就要检修一次,在使用了他的产品之后已经两年没有检修了。
“现在这一产品就卡在市场推广上了,”王爱国说,“我们也曾经投入近百万元进行广告宣传,但产生的效益与成本相当,宣传推广也难以持续,现在靠着一些老客户,每年能维持着几十万的销售额。”
难破控股情结
对于许多发明家来说,发明成果与市场的脱节也是普遍现象。但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王爱国的发明很快就得到了认可。“天津最少有4万辆车在使用我的产品。”王爱国告诉记者。为了赢得市场,他还专门在产品里添加了特殊成分,使其具有净化尾气、改善发动机燃烧等环保功效。
王爱国深知,好技术只有通过强大的营销推广才能构筑起有效的防护壁垒,否则,同类的技术和概念会蜂拥而至,这些杂乱的喧嚣能够将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淹没。他现在的打算是,找到一个认同其产品的投资者启动营销计划。
但这一计划却在现实中遇到了控股难题,几乎与他洽谈的所有投资者都无一例外地要求控股,但其资金却不能一次到位。“我对这种合作很担心,由于控股方享有经营权,投入的资金可以撤走,而我的技术一旦泄露就覆水难收了。”王爱国认为,在双方没有完全信任的情况下,这样的合作很可能会不欢而散。
从开始研究到现在的量产,王爱国已经陆续投入了500万元的资金,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金属表面负磨损提高实验室”,进一步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但限于认识差异,这一理想也难以引起投资人的兴趣,“资本追逐的是利益,不是理想”,王爱国自嘲道,“负磨损”是个新的概念,没有被普遍接受。
融资难并不只是因为控股忧虑,王爱国很清楚,由于这种新技术国家尚没有国家标准,所以只有通过试验来证明这种技术可实现性,但试验时间一般在3—5年,这种过长的投资期限也是投资人不愿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