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口头警告”房企涨价能否奏效

企业报道  2015-07-23 21:55:05 阅读:
核心提示:据《华夏时报》日前报道: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地位明确后,当地楼市也驶入快车道。

  ■ 黄栀梓 公务员

  据《华夏时报》日前报道: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地位明确后,当地楼市也驶入快车道。就在开发商准备享用这场楼市“盛宴”时,为避免通州房价过快上涨,通州多家开发商已经被区政府约谈,通州房价启动高温预警模式。北京政府口头警告通州房企:敢涨价就抓典型。

  所谓“抓典型”,就是“如果开发商肆意炒高房价,未来或将禁止在北京范围内拿地”。这一招能管用吗?前些年国务院曾多次发文限购、限贷、限价,试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可是房价还不是一路飚升?近两年虽然楼市曾一度陷入“相持不下”的僵局,但也一直未见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运行。今年5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又开始回暖升温。北京市通过约谈开发商、市政府“口头警告”,以“禁止拿地”相挟,究竟能否唬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商?让人们不得不在心里打上一个大问号,甚至有人怀疑这本身就是一种“炒作”。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物价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去调节,只有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能伸出“有形之手”来干预物价,房价的涨跌当然也应该是这样。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发展过程有其特殊性。究其根源,房价的高位运行虽有开发商“炒作”的成分,但主要的还是由地价托起,正所谓“水涨船高”。可以说,只要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欲望不止,“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运行”就依然停留在民众的期盼上。不消解“土地财政”问题,靠发红头文件、口头警告是唬不下高位运行的房价的。

  我国房价早已高过平民百姓家庭经济收入的承受能力,很多家庭祖孙三代一生的积蓄也买不起一套一、二线城市的房子。按理说,为百姓生计,政府早应伸出“有形之手”将房价遏制在合理的价位运行,但是“卖地生财”既解决地方政府公共设施建设等投入的“无米之炊”,高房价又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无论是楼市的僵持还是房价的下跌,都是不利于“稳增长”的。可房价若是再直往上窜,又恐“泡沫”鼓得更多,楼市“气泡”一旦吹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当前对于房价的过快上涨,地方政府也不能视而不管,北京市政府的“口头警告”就是一个例证。

  笔者认为,只有加快涉及房地产领域的立法修法,全面整合房地产领域过多过滥的税费,将土地纳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开征房产税,取消土地出让金,才能使地方政府跳出“卖地生财”的怪圈,不再与房产开发商处于“利益共同体”之中,政府以“有形之手”调控房价也才能理直气壮,调控政策对于房企也才更易于令行禁止,房价也有望回归合理价位运行,房地产行业方能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更多专题
缅怀恩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2014年5月13日13时15分,我的恩师刘海藩先生与世长辞,享年79岁。先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

新时期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反腐败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