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园区埠村煤矿,有这么一群“黑领”矿工,从参加工作那天起,或因父辈的传承,或由于内心的热爱,他们把美好年华和智慧献给了矿山,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演绎出精彩人生的事迹,以下几位,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生技部“创效达人”
很多人将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形容为矿山创效先锋团队,那么生产技术部掘进副部长郭顺路就是这支团队中的创效达人。
郭顺路从上中学就非常喜欢工程技术知识,大专毕业后,他学的专业就是采掘工程专业。毕业后,郭顺路被分配到埠村煤矿,凭着热爱和兴趣,郭顺路二十几年来始终坚守在掘进技术岗位上,现在成了生产技术部的掘进副部长,创出了靠技术降本、靠技术创效的优异成绩。
“我们研究的薄煤层条带回采工作面撤面机械拖运柱梁技术,它的一个亮点就是用工作面溜子链轮宝壳作滚筒,配上一根钢丝绳和一个帆船式拖筐,将工作面回撤下来的柱梁机械拖出去,很省力,效率特高。”说起自己的设计,郭顺路很兴奋。
埠村煤矿属于薄煤层条带开采,采煤面搬家撤面回撤柱梁频繁,工作量大,职工劳动强度高。原来回撤柱梁都是职工由下而上分段摆开,人力把几十斤到上百斤重的支柱和顶梁拖出工作面,托运过程中,还因为底板倾角大造成物件下滑磕碰人体,存在不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醉心创新设计的郭顺路坐不住了,他又是跑现场调研,又是查阅安全技术资料,在总结拖运柱梁经验和对安全进行分析研究后,他终于设计出撤面机械拖运柱梁技术,简称机械式柱梁拖筐。简单实用的机械拖筐,有效解决了原有的问题,还产生出近50万元经济效益。
在郭顺路等人的影响下,生产技术部形成了抱团创新氛围,他担纲创新和由他指导基层职工创新完成的18项技术成果,已累计产生效益100余万元。
机修厂“电焊大拿”
今年43岁的孟凡辉,已在机修厂电焊岗位上连续工作了20年。自参加工作起,他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成为“电焊大拿”。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了快速掌握和精通电焊技艺,他除了拜师学艺,还自费到书店购买了《金属焊接教材书》《电焊技巧》等书籍。为了掌握高难度焊接“仰焊技术”,他一连三个月坚持在车间加班,自造仰焊平台,对着工件焊接,每次焊完后,再与老焊工的作品进行比对,从中找出差点,再一遍遍地补习操练。边学习边实践,不到两年,孟凡辉就对仰焊的运条工艺、焊接技巧、焊接速度和焊接美观度要领全部掌握起来。
在焊接过程中,孟凡辉也是个追求不止的人。他发现双手焊不仅是一项绝技,而且对一些“特殊焊件”能使焊接速度更快、更便于焊件快速融合。但要学会双手焊技艺并非易事,由于一直都是单手持焊枪的习惯,双手握着焊枪一会儿功夫,手就抖得厉害,而且感觉浑身不自在,每次练一段时间,工作服会被浸湿。一直不得要领的他在一天休息的空档,看到厂里两名女同事在练“金鸡独立”,稳稳地站在原地,他就上前讨教。她们说那是瑜珈的动作,练习时讲究心平、气稳,注重调节呼吸。得知自己急于求成的毛病后,他每次练习时,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很快就能用双手长时间稳稳地握住焊枪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孟凡辉成功掌握了双手仰焊技术,并在集团公司的技能大赛中,以高超的技艺力挫群雄,夺得双手仰焊冠军。
有了成功,孟凡辉的学习热情更高了。他的目标是,精炼平焊、仰焊技艺,带出一批焊接全能徒弟。他就这样在岗位上坚持不懈地学练电焊技术,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乐此不疲。
掘进队“机电名医”
在埠村煤矿,提起张绍江的名字,大伙都称赞他是“机电名医”。“技术高,带兵有方,管理有一套”,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多年来,张绍江带领的维修班实现了零事故、零故障、零隐患。
张绍江在多个掘进队干过维修班长,是个常胜将军,所以,大家很赞他,也很佩服他。其实,管理不是张绍江唯一的特长。他还有一手绝活:听诊判断故障。掘进队管辖范围内的电气、机械设备出了问题,他趴上去一听,就能准确作出判断。一些“疑难杂症”,经过张绍江的“治疗”后立即“痊愈”。
“十年磨一剑”,“名医”可不是一天炼成的。为了尽快掌握掘进设备“管、用、修”方面的技术,张绍江边学业务理论知识,边做好日常设备故障记录,工作十多年,仅大小故障记录和维修知识他就记了上万字。根据这些“病历文字记录”,他把每种设备的“常见病”和“突发病”都分门别类地规整在一起,方便查阅。
张绍江还“广收门徒”,把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设备故障快捷检修法相结合,向其他维修工推广。他作为班长,还把技术与责任相结合,对班内维修工实行安全、绩效考核,并针对维修中的问题,建立了掘进设备动态巡查表和掘进设备常见故障排查表,有效地提高了检修质量和工作效率。
(刘连聪)
“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缩短管理链条。就是分局的决策层直接管理到作业层,促使生产指挥一步到位,减少中...
灵活的高度本土化机制成就了三洋商用事业在大连的成功。三洋电机商用事业在中国共建有16家合资合作公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