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2014·经济学人》评选揭晓

企业报道  2015-08-20 19:15:56 阅读:
核心提示:编者按:由本报组织、举办的中国《2014·经济学人》评选活动已于日前揭晓,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获得中国著名经济学家“2014·经济学人”荣誉称号的经济学家共十位,分别是白重恩,曹远征,葛守昆,林伯强,刘茂松,李晓西,韦森,向松祚,周叔莲,周天勇(排名不分先后)。

  ●白重恩

●白重恩

    【白重恩】

  ◎简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经济系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世界银行经济评论》等国际期刊编委。

  ◎主要著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与吴斌珍和金烨合作)、《谁挤占了居民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与钱震杰,武康平合作)、《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等。

  ◎学术贡献:白教授近年来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问题。他对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要素分配和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之间的分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有影响的成果。他通过新的方法利用更加可靠的数据对资金流量表进行修正,并据此分析我国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之间的分配以及推算以上各部门的储蓄率。他利用企业数据对工业部门的要素分配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工业部门内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垄断影响增强,而不是由于剩余劳动力压抑工资增长等重要结论。

  ◎社会评价:获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白重恩教授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的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和国内顶尖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成为国内研究成果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经济学家之一。2015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白重恩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曹远征

●曹远征

  【曹远征】

  ◎简介:曹远征,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是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等,著名经济学家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曾任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外经济体制司比较经济体制处处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比较经济体制研究所副主任。

  ◎主要著作:《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发达与不发达关系》、《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东亚崛起的奥秘》、《中国经济:面向未来的发展与挑战》、《面向2020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民营化:中国的经验》、《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评析》等。

  ◎学术贡献:他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明晰方向: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机制,才能有利于消除价格扭曲,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公共部门支出改革和税收改革,才能缓解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的扩大,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和路径依赖问题》一文中,规范了政府在城市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定位,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

  ◎社会评价: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转轨经济学和国际金融,他详细论证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利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国际金融领域,他不仅洞察中国金融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更是为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外,他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葛守昆

●葛守昆

  【葛守昆】

  ◎简介:1954年1月出生,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泰州分院院长、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省价格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会顾问,淮安市政府经济发展顾问,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价格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制造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淮安市商业银行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百万妇女大创业”导师团顾问。长期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

  ◎主要著作:《生产关系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经济人·经济关系·经济学》、《生产关系理论在中国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等。

  ◎学术贡献:葛守昆学术理论观点不畏权威、挑战权威,追求学术创新、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倡导学术研究“深要见底、宽要到边”,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而是劳动者所有制”、“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主人”、“公平出效率,效率来自于公平”、“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经济学是人学”等。

  ◎社会评价:他以一种“天下观”的精神,在经济学这片沃土之上深耕细作;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及其中国化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他把劳动者的地位看做至高无上,执着朴素、经世济民的情怀让他成为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林伯强

●林伯强

  【林伯强】

  ◎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Santa Barbara)。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兼任国家能源委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价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事理事会能源安全分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能源合作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新华社特聘经济分析师。

  ◎主要著作:编著《现代能源经济学》、《高级能源经济学》、《能源金融学》等教科书。在国内外能源与经济学权威杂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等国内外顶尖权威核心学术刊物。除了能源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就,他每年为大众写接近百篇的有关能源问题与能源政策的专栏文章。他的专栏文章主要出现在《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劵报》、《中国日报(英文)》《科学时报》和新浪财经等主流财经报纸和能源领域杂志。

  ◎学术贡献:其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能源经济学。他致力于为中国能源发展算好一笔经济账;作为国家能源委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在能源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不遗余力,为中国能源及能源经济发展做出了切实有效的贡献。

  ◎社会评价:他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成绩卓著,在能源经济的实践上也成绩斐然。他是多个国际组织的咨询顾问,同时为国内各部委、大型能源公司、全球众多大投行和基金提供咨询,在能源环境领域有很高的媒体关注率。他用自己的行动推动能源发展走向规范和可持续。

●刘茂松

●刘茂松

  【刘茂松】

  ◎简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一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决策服务咨询专家,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处长、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理论辅导教师、湖南省县以上党委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专刊主编。

  ◎主要著作:《市场经济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论》、《企业家创新管理原理与艺术》、《模块化垄断结构企业模式研究》、《未来与未来学》、《家庭经济行为论》、《反梯度推移发展论》、《信息化与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湖南崛起论》、《农业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的战略与对策》、《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学》、《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农业工业化论》等学术专著。

  ◎学术贡献:刘茂松教授长期从事市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企业理论和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垄断结构企业范式理论”、“企业家经营占有制理论”、“农业过剩劳动力转化理论”、“家庭经济行为理论”和“农业工业化理论”等带标志性的学术思想。

  ◎社会评价:刘茂松教授1996年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8年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003年评为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刘茂松教授著述颇丰,成果档次较高,先后有10多项成果荣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省级一、二、三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晓西

●李晓西

  【李晓西】

  ◎简介:经济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召集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2014年,经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批准,担任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共办的绿色工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及20多个学会的常务理事和中国50人论坛成员;兼任中国环境保护与发展国际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GGKP(项目评议组成员;兼任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特约教授或学术顾问;先后被北京、成都等十余个省市聘请为经济顾问或咨询专家。

  ◎主要著作:《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宏观经济学(中国版)》、《宏观经济学案例》、《中国市场化进程》、《时代变迁中的求索与呐喊——改革开放30年回顾思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等。

  ◎学术贡献:从2010年至2014年,主持完成了“中国绿色发展系列报告”、《人类绿色发展报告2014》和《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著作《中国市场经济报告2003》曾获第十一届孙冶方奖、《中国市场化进程》一书2012年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2010》获第二届中国软科学一等奖、论文分获第一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安子介奖、《中国图书奖》等等。

  ◎社会评价:2009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等单位主编的《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0年,入选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科学家名单其传记收录于全书的经济学卷的第三册。30年来,受邀访问考察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一年,2014年受库珀教授和曼昆教授邀请赴哈佛大学经济系访问与交流半年。

●韦森

●韦森

  【韦森】

  ◎简介:韦森,原名李维森,汉族,籍贯山东省单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多年,现为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1987年受联合国资助,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留学;1989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从悉尼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曾为剑桥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正式访问教授,2001年回国正式执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曾在复旦大学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等课程。

  ◎主要著作:《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文化与制序》、《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经济理论与市场秩序:探寻良序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础、文化环境与制度条件》等等。此外,其个人随笔集有《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如诗》、《思辨的经济学》、《市场、法制与民主:一个经济学家的日常思考》、《大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等。

  ◎学术贡献:韦森的主要译校和策划翻译的国外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名著有:米勒的《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盖尔《一般均衡的策略基础》、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宾默尔的《博弈论与社会契约》和《自然正义》、鲁宾斯坦的《经济学与语言》、以及马克斯·韦伯的《经济通史》等。这些年来,韦森还策划和主编了数套译丛,包括上海财大出版社的“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译丛,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社会思想名著译丛”,以及北京三联书店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经典译丛”等。

  ◎社会评价:韦森不仅在当代中国经济学界至关重要,其在整个社会科学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热衷于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而对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宗教神学等学科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被称为全能型学者也不为过。

●向松祚

●向松祚

  【向松祚】

  ◎简介:著名经济学家、国际金融战略专家。199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及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和嘉丁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高级顾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分论坛咨询顾问。

  ◎主要著作:《新资本论》、《争夺制高点:全球大变局下的金融战略》、《欧元的故事》、《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著,6卷)、《张五常经济学》、《五常思想》(主编)、《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走向市场经济丛书》、《存亡之秋——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来龙去脉》、《国是论衡》丛书(编者和主要著者)等。

  ◎学术贡献:(1)《蒙代尔经济学文集》2003年出版,用10个月时间,翻译出版六卷本《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被识者誉为“近年来大师著作翻译之典范”。(2)《张五常经济学》2005年出版,首次系统深刻阐释张五常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追溯斯密、马歇尔、奈特、弗里德曼、阿尔钦、戴维德、科斯、张五常所代表的“发现具体真理”之实证经济学传统,集中回答“经济学究竟是怎样一门科学或怎样一门学问”。(3)《不要玩弄汇率》2006年出版,深入总结休谟以来的国际经济学和汇率学说,彻底颠覆汇率理论和政策的传统智慧和思维定式。

  ◎社会评价: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周叔莲

●周叔莲

  【周叔莲】

  ◎简介:1929年7月生,江苏省溧阳市人,经济学家,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同年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担任副所长(1979—1985)所长(1985—19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1996)。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应用经济组成员(1980—),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中国改革》、《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周叔莲选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前景》、《怎样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把改革国有企业和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等。

  ◎学术贡献: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中国产业结构、工业发展战略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提出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在中国经济学界,较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国有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自负盈亏。最早提出了中国应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发展战略,对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1997年发表的《科学 技术 生产力》(《光明日报》)曾获198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79年与人合写的《再论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企业的自动调节》,对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宏观条件提出了系统的设想,获198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奖和1987年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主编的《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获198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社会评价:他用30多年时间潜心思考和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诸多创见。迄今为止,周叔莲亦未曾中断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可谓中国新时期30余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见证者和理论推手之一。

●周天勇

●周天勇

  【周天勇】

  ◎简介:男,1958年生,籍贯河南省南阳市,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秋从青海省民和县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考取汪祥春教授博士研究生,并于199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调入中央党校执教和从事研究至今,在2001年曾短期借调中央办公厅调研室。

  ◎主要著作:《中国向何处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走出决策的经济误区》、《走出发展的体制障碍》、《替纳税人管好钱袋子》等专著。

  ◎学术贡献:(1)研究劳动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关系,主要贡献在于论证了国有企业中劳动者有偷闲行为情况下的总产出损失,并发生劳动低效率下其他资源的多投入替代劳动低效率损失的现象;提出劳动低效率下,由于投资替代劳动低损失而发生投资过度型通货膨胀,称之为中国特殊的低效率通货膨胀;从而提出了最大限度利用劳动力和节约其他物质资源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战略及其政策。(2)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先后两次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司和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委托,在2006年和2010年两次做了中国未来财政体制的整体方案。(3)增长速度下滑内在原因。从投融资渠道的变化和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及就业不足角度,论证了1997—2002年增长速度下滑和供给过剩的内在原因。(4)收入分配问题。第一次从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劳动与资本要素参与和分配强度等方面,就劳动与资本及GDP的配比角度。深入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原因,揭示了收入分配问题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因。

  ◎社会评价:他的观点犀利而且深刻,针针见血,他以经济学的思维思考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主张系统、综合、长远地设计整体的改革方案。他那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完)

更多专题
社会责任助推公司治理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是否承担...

心诚谋发展 志专展宏图

企业文化已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融合,特别是与企业愿景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