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习近平考察东北国企讲话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企业报道  2015-08-27 18:29:19 阅读:
核心提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时多次到国企调研,对国资国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这被外界视为非常重要的“吹风”。

  ■ 李锦 本报评论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研究员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时多次到国企调研,对国资国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这被外界视为非常重要的“吹风”。习近平敏锐把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作出科学回答,提出了一些新标准、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不仅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国资国企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也是对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正面阐释,显现执政党解决国企国资问题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这些重要讲话,揭示了国资国企的历史地位和改革发展战略,阐明国企改革方向与发展道路,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目的,勾画出国资国企走向未来的图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

  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国企时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国企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是对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再推动、再落实。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国企重要地位、搞好国企“两个不动摇”的决心。在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坚持国企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企搞好、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关键期,面临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与布局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等多项重大任务。我们的改革是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这个问题上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当前,社会上关于改革的议论很多,“药方”也很多。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要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时重申坚持国企重要地位、搞好国企“两个不动摇”的决心,意义深远。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改革方向。国企改革要遵循什么规律?习近平的态度很明确:市场经济规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之相适应,“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这个改革方向很具体,从来没有改变,我们改革的任务就在于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深化国企改革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习近平在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并提醒“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由此可见,中央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第一,国企改革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经验,必须因地制宜;第二,国企改革既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但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第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为所当为;第四,要求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两种能力。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要把国有企业实体经济抓上去的任务。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当全社会目光还停留在资本市场的时候,总书记在东北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转变。我们目光不能总是停留在股市上,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落脚点是实体经济,检验资本市场的成败也在于实体经济。下一步激活实体经济成为后期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实体经济的排头兵,无论从产业安全还是经济发展来看,国有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最高层的主动发声把国企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不管走到哪一步,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国企经济为重点不动摇。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发展观念。总书记关于“三变”的重要论述科学把握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基本趋势,深刻揭示了变与新、变与进、变与突破的辩证关系,“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指明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发展的方法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又有“三期叠加”等多重挑战。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形势在发展,要求我们顺应时代潮流,树立求新求变的观念,鼓起改革的勇气、激发创新的智慧,多出新招、实招、硬招,突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不断实施新突破,奋力开拓新境界,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走出发展新路。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的信心。在吉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强调要求,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今天,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但面临的难题更加集中、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上半年,我国国有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放缓态势,下行压力较大。客观分析、正确看待当前形势,对于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习近平在所作的重要讲话中,以科学研判的智慧眼光和高瞻远瞩的视野,直接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这些论述是他带给全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正能量,也是需要每一个企业坚守的经济发展定力和稳中求进、求效、求好的希望所在。面临复杂形势,面对艰巨任务,我们尤其要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用以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国企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国企改革三个“有利于”的目的。习近平在吉林省长春市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第一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既是是为国企改革设定的“硬杠杠”,也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本目的,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目标指向、实践依据和检验标准,意义重大。国企改革的第一个标准是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这是一个实力标准,价值力标准,也是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标准中首要的、基本的标准。国企改革的第二个标准是加强国企竞争力,这是国企改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立的标准,也是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提出的要求。国企改革的第三个标准便是通过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能更多地撬动市场和资本,增强国企的控制力。这一重要论断为国企改革给出了清晰的目标和发展指向,即国有经济发展是衡量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的终极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为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克服种种盲目性与错误认识,特别是强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正确观念,保证国企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的治本之策。怎样抓改革?根本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是治本之策。当前,是东北经济也是国企发展面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一线,一针见血地指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治本之策。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落后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落后的体制和观念。环境条件差是相对的,可以在短期内加以改善,但体制和观念的落后却往往根深蒂固,很难快速扭转。要破除这种落后的体制和观念障碍,就必须强力推行和全面深化改革,要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这一伟大工程。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两只鸟论”,找准“调结构、转方式”的正确路径。当前国企的主要问题是面临结构调整和体制转型的双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调研以“两只鸟论”为破解双重压力提供了路径。这个“两只鸟论”的思想发端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在东北考察时再次强调。习总书记将之称为“两只鸟论”。习近平曾说: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项内容,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既切合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之需,也是对改革本义的间接阐释。所谓腾笼换鸟,正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辩证把握。“老鸟”不走,“新鸟”不来;“新鸟”进笼,“老鸟”去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投资拉动,而必须抓住经济“减挡期”加速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腾笼换鸟”的题中之意。习近平总书记这次东北调研,对症下药,向东北地区开出了结构优化的灵丹妙方: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做加法,就是要“多条腿走路”,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做减法,就是要除旧迎新,淘汰和限制落后产能;做乘法,就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效益;做除法,就是要有效聚拢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前,国有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正在向纵深推进,此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对于打好这场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习近平在吉林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维护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现实生活中,一些国企在劳动合同和职工保障方面做得并不算好,存在恶意欠薪、强制加班、休假得不到保障等现象。此外,随着反腐风暴的深入,一些国有企业假反腐之名拿掉职工应有的福利,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兴则经济兴,职工稳则社会稳。习近平的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治理企业的坚强决心,同时意味着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企改革。我们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习近平还就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抓好创新、质量、管理,装备制造业比学赶帮超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国企重要讲话既有对我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与发展,既有立足于发展全局的宏观认识,又有着眼于操作层面的具体部署,既有浑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是高度的政治性、理论性、系统性与针对性、指导性、贴近性的有机统一,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坚定自信,和搞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坚强决心。结合当前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等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道路、目的、本质、标准和动力,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国资国企战线有了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汇聚起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完全可以搞好的,对此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信心坚定、思路正确、方法得当,义无反顾地把国企国资改革与发展推向前进。国资国企战线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东北系列讲话精神上来,深刻理解习近平考察东北国企讲话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更好地运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担当所肩负的使命,创造国企国资改革与发展的新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更多专题
美国2015年工具机产值逼近50亿美元

美国积极佈局工具机市场。工研院IEK整理预估,美国今年工具机产值可到49.46亿美元。美国去年是全球第2大工...

社会责任助推公司治理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是否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