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换一袭古装,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分明是穿越而来的一介儒生,儒雅、内敛、温和、沉静,没有商贾之气。只要他一开口,整个场子便自然安静下来,虽是低声细语,好似没有力道,但却有一股至柔之极的无形力量,吸引人全神贯注去聆听。
企业是一个企业家的思想行为演变而成的组织,更是一个企业家的“道场”。“平安·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典范案例”调研组一行来到方太,所到之处都是“方太二十年”和“方太儒道”的各种宣传,食堂里许多细节之处的文字标语都与儒学相关。而在公开场合几次听茅忠群的“方太儒道”的演讲,从他身上流淌出来的管理思想和商业智慧,犹如千百年的中国儒商精神鲜活真实地活在他的身上,由内而外,毫无违和感。
茅忠群的方太2.0时代
目前,许多家族研究领域中不断探讨的问题之一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不仅仅是企业传承和财富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但许多一代企业家身上的无形资产,又似乎是无法传承的。我们曾走访诸多家族企业,总能强烈感受到两代之间迥异的风格,从性格特质、言谈举止到内在情怀。现在许多二代企业家仍处在父辈所打造的带有父辈强烈个人色彩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中,在强烈的创始人基因的影响下,连传承都谈不上,更不要谈论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和体系。
但茅理翔和茅忠群却是一对特例,无论是外形相貌还是言谈气质,抑或是内在情怀,都一脉相承,是儒雅学者型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一个企业家不能仅仅是思想家,必须要有让思想落地生根的能力。但一个企业家也不能仅仅是实干家,思想有多深,梦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务实理性、脚踏实地地把管理思想落地成为行动力,这更是方太集团两代企业家最大的共同之处。
老茅总74岁高龄,仍著书立说,四处讲学,传授他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思考。2015年,作为茅理翔第三次创业的家业长青学院迎来第十个年头。而茅忠群则以全新的企业愿景“成为伟大的公司”为方太二十周年庆拉开大幕,并进行许多和现代儒家管理相关的公益项目的支持,将自己的方太儒道和企业界分享。
茅忠群的管理之路已经走了15年,经历了从西方管理体系向中西合璧的现代儒家管理思想聚拢的过程。2000年,他开始读中欧EMBA,引入西方管理工具,2003年自学国学,2008年开始真正在方太引入“方太儒道”。八年的思考加上八年的实践,如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企业管理之道。其以企业经营为目标,既善于引用西方管理体系中的工具,形成管理之术,又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是真正契合自己企业的精神内核。
这正是茅忠群作为二代企业家最重要的里程碑,最终找到和回归到自身的性格特质和精神内核,再配合上务实、接地气的管理工具,真正进入自己的管理时代。
要把西方管理和东方哲学糅成一张皮
中国企业界多年以来,刮过各种管理风,从六西格玛、精益管理、德鲁克,到日本的稻盛哲学,再到中国的国学、孙子兵法、儒商甚至佛商等。许多企业家们多年来探索过各种商业哲学思想和管理工具,建构自我的商业王国和管理体系。但总有一些与其本人气质、性格和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距离感。
茅忠群2000年就读中欧EMBA,尝试将各种管理工具运用在方太,但是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他终于明白,人要两条腿才能走路,但是MBA的课堂只教了“一条腿”,即制度、流程方面为核心的管理。而另外一条腿是信仰、价值观。他从2003年开始学国学,终于明白“中学明道”,而“西学优术”,才是方太管理的根本。
2015年,是方太集团成立的第二十年,茅忠群也在思考其管理思想和体系形成的过程中,走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五年主要关注微笑曲线的两头,即产品研发和营销,作为创业型公司,打造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个家电行业的高端品牌;第二个五年则是在销售遇到瓶颈之后,开始抓内部管理,主要是以导入绩效模式为抓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第三个五年重点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2008年借公司迁址这一契机,建设孔子堂,全面导入儒家文化;第四个五年则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提升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但自西方管理到东方儒家文化的融合过程,又一直使用西方管理工具,总避免不了经历“两张皮”的阶段。茅忠群特别强调:“要慢慢的把这两张皮糅成一张皮,形成一个整体。许多人认为中国似乎缺少对制度的敬畏,这是误解。其实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一手是道德教化,一手是理制规范。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的时候,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要非常强调落地,强调与制度、业务结合。否则就天天唱高调,最后业务做不好。”
茅氏管理的法宝——“身股制”
日本式管理有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成为上世纪日本经济复兴奇迹的关键。而茅忠群如今找到的一个法宝是“身股制”,这个想法来自于中国晋商的制度。2010年5月开始,方太集团只要工作年满2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绩效拿到“身股”。而这一政策开始在管理层讨论时存在分歧,到底什么范围的员工可以享有身股?覆盖的面要有多大?有人提出来应该是管理层核心骨干,但是茅忠群反问一句:“这样符合我们坚持的儒家思想吗?这也是制度。”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是全员持股。
茅忠群强调:“儒家讲把员工都当成家人。不同职位的员工贡献肯定不一样,数量上可以区分,但是不能说一部分人有一部分人没有,这是第一个关键的点。考虑任何重大制度,都要考虑跟我们提倡的仁义吻不吻合,说的跟做的要统一起来。”
据方太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李祖国介绍,这两年,“身股制”也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中高层的比例。2013年提升了总监、部长级别的,2014年提升了经理和高级经理。这样的调整背后,是方太对于“事业合伙人”的长远盼望。1999年,茅忠群便开始从世界五百强引进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业务精干,但“你总是叫职业经理人,好像是外人”,茅忠群谈到,“我们搞身股制,是希望核心高管由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事业经理人。当他能够分享公司发展利润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职业经理人了,我希望我们的高层能够有这种事业伙伴的感觉。”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茅忠群要主导的是方太集团从“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转变,“如果家族企业是茅家的企业,那么从儒家管理的角度,方太是全体员工的大家庭,就是企业家族。” (安静)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机械制造市场,西变公司展示了国有企业如何葆有市场活力的途径。
面对永坪炼油厂的发展历史,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曾将永坪炼油厂誉为“延安明珠”。2003年,焦力人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