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为坚持长期对日作战打下坚实基础 抗战时期中国军工建奇功

企业报道  2015-09-02 19:18:23 阅读:
核心提示: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就连最简单的铁钉都被叫作洋钉,顾名思义是从海外进口的。

  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就连最简单的铁钉都被叫作洋钉,顾名思义是从海外进口的。而军事工业是整个工业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各地的割据军阀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也陆续建成了一些兵工厂,能够生产一些武器装备。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实际掌握的兵工厂有14家,其中在沿海地区的就占了一半,在优势日军的进攻下,这些兵工厂所在地很快就将沦陷。所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就立即决定将设在广东、上海、济南、金陵等沿海地区的兵工厂内迁。

  正确的战略决策——内迁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军溯长江而上,兵锋直指武汉。1938年6月,日军逼近马当防线,武汉告急,于是内迁至武汉的兵工厂,还没安定下来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搬迁,这回的目的地是西南、西北地区,主要是重庆地区。1937年初的重庆,辖区只有46.8平方公里,人口也才只有40余万。1939年升格为行政院直辖市并被定为战时首都,辖区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就是在这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建起了10多家兵工厂,员工总数达到8万,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军工重地。

  选择以重庆为军工基地是相当明智的决策,这是由重庆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地位所决定的,处在山区,便于隐蔽;两江环绕,水运交通便利。因此很自然地成为军工生产的基地。

  截至1940年,军工企业的大内迁基本完成。内迁到重庆的兵工厂,基本上分布在两江河谷地带,以便于充分利用江河进行水运。从长江沿岸东起唐家沱西至铜罐驿,依次散布着兵工署第2工厂(抗战后撤销)、第50工厂(现望江厂)、第10工厂(现江陵厂)、第30工厂(抗战后撤销)、第21工厂(现长安厂)、第20工厂(现长江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现重钢)、第11工厂(后迁台湾)。嘉陵江沿岸的兵工厂,主要集中在双碑,有第24工厂(现特殊钢厂)、第25工厂(现嘉陵厂)等。

  在艰苦条件下保障生产

  通过军工企业的大内迁,也给了国民政府对原来由各地军阀控制的兵工厂进行统一整顿、统一管理的契机。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各地兵工厂各自为政、军械制式混乱,往往既生产炮,又生产枪,还生产弹药,但是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也不大。内迁后,兵工署开始统一制定械弹制式,并确定每个厂集中生产一种或数个产品,以集中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

  除了到重庆的以外,还有一些兵工厂也迁到了西南大后方,从而建立起了大后方的军事工业。1940年以后,国民政府又在大后方新建了8个兵工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军工体系。而且为了保密起见,兵工署还下令各厂厂名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冠以所在地地名,而一律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兵工厂。

  兵工厂的内迁对中国抗战时期的军工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1937年和1938年,国民政府总共只生产出了步枪123330支,轻机枪3600余挺,重机枪700挺,迫击炮1700余门及部分枪弹。但是,迁移到重庆的兵工厂从1938年相继复工至1945年抗战胜利为止,共产各种枪弹8.54亿发,步枪29.34万支,轻机枪1.17万挺,重机枪1.8万挺,各种火炮1.4万门,各种炮弹598万发。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国军共进行大规模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其他战斗38931次。激烈的作战带来的武器弹药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尤以1939年以及大反攻时的1945年损耗最大。另外,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初期也曾得到重庆兵工厂提供的武器弹药。

  为坚持抗战打下坚实基础

  战时重新崛起的中国军工业虽不能完全满足作战的需要,但是对中国军队能够坚持长期抗战,作用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至少为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提供了最低限度的武器弹药保障,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些兵工厂,在外援基本断绝的情况下,即使想要坚持作战,也没有可靠的武器弹药保障,真正是有心无力了。

  正是看到了军工生产对于坚持抗战的重大价值,所以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兵工厂的正常运作,可谓是举全国之财力。以1939年度国民政府的岁入支出为例,赤字20.57亿元,其中兵工署经费就占了该年度国库总收入的32.38%。正是几乎不惜代价的付出,才给大后方的兵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战争环境下,各方面的条件也是相当艰苦,有日军不断的空袭,有各种生活物资的匮乏,但是数万军工行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却依然坚持下来,并为前方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因此,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丝毫也不逊色于在前方作战的将士们,一样值得我们后人的纪念和敬仰。

  (渝文)

更多专题
西变自主创新强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机械制造市场,西变公司展示了国有企业如何葆有市场活力的途径。

塑老字号品牌打造“精品永炼”

面对永坪炼油厂的发展历史,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曾将永坪炼油厂誉为“延安明珠”。2003年,焦力人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