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璐
71年前,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耗费20多万人力抢修出了一条机场跑道,而这条跑道属于新津机场。
1944年6月15日,首次从中国本土起飞对日本八幡制铁所进行大轰炸的盟军飞机,便是从四川的新津、广汉等4座机场起飞。新津机场,成为当年全国第二大机场,更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场。
用石磙碾出的机场
新津机场第一次修建,是在1929年。时任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为称霸乱世,决意组建一支空军部队。1932年,刘文辉与刘湘之战爆发,成为四川军阀四百多次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混战。最终刘文辉败走西康,新津机场也荒置废弃。
1939年初,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第一次扩建新津机场,征集新津、温江、郫县、新繁、邛崃、蒲江、双流等16县民工十多万人,征民田3292亩,修跑道,建机棚,同年5月动工,次年2月竣工。
1944年,新津机场迎来了又一次扩建。新津县志记载,当时参加扩建新津机场的,除了新津本地民工外,还有来自成都、华阳、三台等22个市、县的民工,每地在万人以上,共23万多人参加机场修建。
因为B-29轰炸机体量巨大,对跑道的要求极高,要求长2600米、宽60米、厚度1米,因此,机场跑道的的修建成为了整个机场扩建工程的重心。
许多当年参与机场扩建的老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修建跑道的一道工序——碾压场面。在没有压路机、没有任何机械的年代,碾压机场跑道一般只能使用石磙。碾动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因此在水泥磙前面的民工须用力向前拉,在水泥磙后面的民工须从相反方向用力加以制约,水泥磙前面还有人吹口哨指挥,如民工使力不协调,指挥又有错误,就会使人前后跌倒,造成损伤。
没有机械设备,民工都是手工操作。捡卵石、填石方、挖排水沟、运土等,都是肩挑、背磨、手挖和用鸡工车推。改建后的新津机场总面积达9035亩,规模宏大,为战时中国第二大机场,也是亚洲著名的大机场。
除新津外,同时建设的还有彭山、邛崃和广汉机场。另外,还在成都周边修建了三个小型机场,为B-29护航以及保护四个大型机场的战斗机联队将以这三个机场为基地。
全部机场修建工程完成于1944年5月。民工们凭借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流血流汗,艰苦施工,用半年的时间,肩挑背扛,圆满完成了“特种工程”的修建任务。新津机场建成后,成为仅次于浙江金华机场的全国第二大机场。
1944年,当B-29机群从新津等机场起飞完成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壮举后,美军第20轰炸总队司令伍甫说,没有中国农民用手创造的奇迹,就不会有这次伟大的胜利。
“超级空中堡垒”从这里起飞轰炸日本
中国自抗战前对日备战之时,便考虑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空袭,但一直受制于缺乏隐蔽的大型前进基地、远程轰炸机等而未能如愿。1943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太平洋战争进入美攻日守的新阶段,美军于1943年5月开始了对日逐岛和越岛争夺战,逐渐逼近日本本土。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进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中缅印战区安插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袭击日本本土。
当时美军在欧洲战场上主要的轰炸机型是被称为“空中堡垒”的B17重型轰炸机,但它的航程只有2979公里,无法实现直接轰炸日本本土的目标。被称为超级空中堡垒的B-29在此时出现。
美国波音公司新研制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B-29,重60吨,最大载弹量10吨,时速350英里,续航力达到6000公里。1943年9月,波音威奇塔工厂生产出第一架B-29。
B-29基地在何处建造的问题引发了美军内部激烈争论。如果从盟军控制的印度起飞,航程太远,飞机轰炸后没有足够燃料返航。但在中国抗战大后方成都附近修建机场的话,便能为这种“超级空中堡垒”提供中转站。从成都出发既能炸到日本九州,日本人又很难来袭击这个基地,不仅相对安全,而且无论是距离驼峰航线这个后勤补给线还是轰炸目标,距离都很适中。
美军最终选择了中国的成都作为B-29的前方基地。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签署《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同时,代号“马特霍恩”的对日战略轰炸计划也被批准。当月底,四川省主席张群率领各县县长及国防部政府官员,在新津机场隆重迎接B-29重型轰炸机飞降和美空军进驻。当日天气晴朗,在东南方上空传来阵阵轰隆声,随即显现一架又一架B-29轰炸机,徐徐降落跑道,向前滑行。这天,美国空军十四航空队第40队27架B-29及空勤、机修人员进驻新津机场。随后美军第58轰炸团,第20轰炸总队亦到达。
除了外来机修人员,当时在机场工作的中方地勤人员也不少。驼峰航线运来的弹药都存放在机场以西金马河边的不同库房里,拆去引信的炸弹堆放在那种撮箕形的用沙袋围成的露天炸弹库里。白天,有专人用道奇大卡车把需要的炸弹、机关炮弹和机关枪子弹从金马河边运送到每个停机位的两边码好。
开启全球性空中战争
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轰炸机。它的许多设计都走在了当时航空科技的最前端。日本谍报组织一直密切关注着美方的这种新型轰炸机,但一直苦于无法获知任何有关B-29性能方面的消息。
1944年6月15日,盟军飞机开启了对日本的轰炸。B-29轰炸机机群首次轰炸的目标是位于日本北九州岛的八幡制铁炼焦所。当天下午4点半,79架B-29分别从新津、彭山、邛崃、广汉等四个机场起飞,首次实现从中国大陆远航空袭日本本土,震惊了日本。
6月17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临时参议会称:“我四川同胞不惟在抗战史上恪尽其国民天职,无愧为贯彻胜利之基础,即在全世界反侵略战争之阵营中,亦具有卓越光荣之贡献。”
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正在诺曼底前线视察,他得到消息后宣称:“这次空袭是真正的全球性空中战争的开端。”
据说,“那几年轰隆隆的飞机声音基本上没断过。经常是天没亮,军人们就开起飞机,一架接一架飞去打仗,很多时候天黑尽了才回来。”从此后,四川起飞的战机开始频频轰炸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然而战争惨烈,抗战期间,新津就曾发生过23次盟军飞机坠机事件。
新津县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从1944年6月至1945年7月,这支美军B-29重型轰炸机群对中国战区的日军目标、日本本土等进行了猛烈轰炸,而牺牲也随之而来。
2003年8月,新津县邓双镇田湾村(如今为邓公社区)一处在建楼盘的工地,民工突然在挖排水沟时挖出飞机残骸。当时的新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颜开明回忆,“我们接到报告后,便意识到这是当年新津机场战机的坠机残骸。”经过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发现这架残骸就是B-29轰炸机,残骸上还有氧气调节仪表、化油散热器和航空机枪子弹等。
战争残酷,而历史终将被人民铭记。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机械制造市场,西变公司展示了国有企业如何葆有市场活力的途径。
面对永坪炼油厂的发展历史,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曾将永坪炼油厂誉为“延安明珠”。2003年,焦力人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