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士们英勇杀敌,打不倒、攻不垮的战斗激情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西充“八百壮士”打日本鬼子的传奇故事,也反映出大后方人民妻子送郎、母亲送儿、父亲送子上战场及全力支援前方抗战的动人故事……
西充部分义勇壮丁受训时合影
抗日热潮涌动山乡
1937年10月1日,四川南充市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八百壮士”的唯一幸存者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八百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八百壮士”的唯一幸存者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这才留了下来。
据回忆,1937年9月23日,西充占山乡逢场,人们看到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宣传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
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员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西充人民妻子送郎、母亲送儿、父亲送子上战场,掀起了参军抗日的热潮。从而使西充大大突破了原定的150个抗日义勇壮丁名额,实际报名从军者达到800多人。
万众欢送壮士出川
1937年10月1日,西充全县集中了义勇壮丁队856人。下午开欢送大会,大会主席台横幅写道:“西充县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欢送第一批义勇壮丁出川抗日大会”。
10月2日,856名西充义勇壮丁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出发。公路上站满了送行的人,有送水果的,有送孰鸡蛋的,还有几个缝纫工人抬了一笼热包子,热情地向壮丁们分送,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
阵阵鞭炮声伴着激荡人心的口号声中,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李宏毅的妻子也挺着大肚子前来相送,夫妻俩相对无言。看着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夫妻二人从此天各一方。
到了南充,专员公署派人来巡视和检查。李宏毅和几个小个子站在队列后边。检查人员说:“你们还小,转去,等两年再来!”
李宏毅着急了,他大声说:“不分男女老幼都要抗日嘛,我们抗日报国决心已定,当不了战斗兵,当勤务兵也要去!”检查人员很感动,连声说:“好,要得!”
856名西充壮丁,其中一人因身体原因被退回,其余855人则全部补充到川军43军26师,编成了野战补充营开赴江西训练。在那里他们苦练杀敌本领,射击不合格或者刺杀输了一枪的,半夜都会起来练。最终,这批西充人的技术均达到了优秀等级,分编到一线连队。
“八百壮士”仅一人生还
西充“八百壮士”一战成名的第一仗,是在武汉会战的湖口保卫战。以后历次战斗中,川军中的西充“八百壮士”个个都是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好士兵,战斗中舍身炸敌人的碉堡、炸坦克、咬着鬼子耳朵肉搏,例子数不胜数。
一直打到“龙衢战役”,川军26师打得所剩无几,西充“八百壮士”几乎全部为国捐躯,只有李宏毅一人奇迹生还。原来,1945年8月9日,攻浙江分水,李宏毅率一个加强营从敌后插入分水县城与敌巷战,身负重伤。一群人突围拖下李宏毅的“尸体”,发现他没死,准备抬去上海治疗。没想到的是,李宏毅躺在担架上,突然听到阵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抗日战争胜利了!
早在1943年,“西充县抗敌救援会”就在县城肃王庙立了一个木质纪念牌,表达家乡父老对“八百壮士”的怀念。这个纪念牌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
(王长才 摘编)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机械制造市场,西变公司展示了国有企业如何葆有市场活力的途径。
面对永坪炼油厂的发展历史,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曾将永坪炼油厂誉为“延安明珠”。2003年,焦力人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