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名草有主”的野生黑枸杞 何以仍遭劫难

企业报道  2015-09-04 19:09:50 阅读:
核心提示:8月27日凌晨5点多,天未亮,数百辆摩托车开着车灯,集结在格尔木市东西两侧的交通要道。这些摩托车每辆少则载着1人,多则4人,他们双手提着塑料桶挤在后座上,集结完毕后朝格尔木市周边的草原进发,目标是野生黑枸杞。

  ■ 吴江 评论专栏作者

  8月27日凌晨5点多,天未亮,数百辆摩托车开着车灯,集结在格尔木市东西两侧的交通要道。这些摩托车每辆少则载着1人,多则4人,他们双手提着塑料桶挤在后座上,集结完毕后朝格尔木市周边的草原进发,目标是野生黑枸杞。格尔木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中南部,这里产的野生黑枸杞鲜果每市斤能卖到80多元,近年来吸引很多人到牧民的草场违法采摘。去年10月份,多数草场被牧民承包给承包商管理经营,承包商将草场围起围栏,试图保护草场,但数千盗采者仍然从8月12日前后,开始冲破草场围栏、大门,不顾牧民、承包商阻拦,强行盗采黑枸杞,有盗采者持刀扎伤守卫者、放火烧掉守卫者帐篷、对承包商的房屋进行打砸、暴力阻碍派出所执行公务。(《京华时报》8月31日)

  一片肥美但却无主的草场,向来都难以延续其草肥水美的风貌,因为对于牧羊人而言,既无需承担成本,又能将自家的羊儿养肥,肥美而免费的草场必然引来越来越多的牧羊人。然而,随着牛羊的蜂拥而至,原本丰美的草场却因超越承载极限而迅速草瘦水枯。这一“公地悲剧”的惯常桥段,直至今日仍时常上演。

  乍一看,野生黑枸杞所遭遇的疯狂盗采劫难,似乎也闪烁着“公地悲剧”的魅影。不少网友对于盗采的说法更是提出了质疑,认为既然黑枸杞是“野生”,当然谁都可以采才对,凭啥只许你采,不许我采,甚至认为对盗采野生黑枸杞的指责与非难,更多是出于独占野生黑枸杞巨大利益的诉求,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

  不过,如果野生黑枸杞真的是生长在无主的草场上,“盗采”之说当然无法成立。但问题在于,虽然黑枸杞的确是野生,可生长黑枸杞的草场却并非无主。生长着很多野生黑枸杞的草原,主要在牧民的草场内。而政府早在1994年前后便给牧民分配草原,确定牧民每家的草场范围,1997年更是给牧民发放了《草原承包经营权证》。可见,草场早已确权完毕,野生黑枸杞也早已名草有主,并非生长在一片无主公地上。这个时候,仅仅因为黑枸杞是野生,便不经草场主人的允许强行采摘,称之为“盗抢”,实在并不冤枉。

  那么,明明并非一片公地,何以仍遭“公地悲剧”。野生黑枸杞的遭遇,恐怕更需反思。应该说,野生黑枸杞突然之间陡增的身价,巨大的利益固然难免遭来觊觎,但大量盗采者的出现,甚至导致局面一度失控,是否能全部归咎于毫无契约意识的盗抢,还不能过于草率的得出结论。

  应该说,草场的归属与确权,固然并无太多争议,牧民与承包商之间的合同契约,也完全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草场的确权,本身其实未必十分清晰。虽然牧民之间确定了草场边界,但草场之间并没有明显标识或阻挡物,即便草原广袤,牧民清楚地知道各家草场之间的界限,知道自己应该在相应的季节如何利用草场、如何让草场休养生息。在没有太多的利益时,或许还能相安无事,而一旦野生黑枸杞的“软黄金”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原本模糊的确权边界,也就注定难以扎起有效的契约篱笆。

  此外,野生黑枸杞的“软黄金”效应,外来投资商的进入,当然并不意外。但当地野生特产的财富效应,如果全让当地人成了旁观者,也未必公平。除了欢迎资本进入之外,让当地人也从财富效应中受益,建立一定的财富分享机制,也就大有必要。无论是让当地民众参与采摘工作,还是在相应的财富链条中与原住民更多分享,权属清晰、利益分配合理的野生黑枸杞,才能免遭劫难。

更多专题
西变自主创新强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机械制造市场,西变公司展示了国有企业如何葆有市场活力的途径。

塑老字号品牌打造“精品永炼”

面对永坪炼油厂的发展历史,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曾将永坪炼油厂誉为“延安明珠”。2003年,焦力人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