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利公司全球总裁德·狄维士说:“进入中国内地后,安利才成了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而这句话,15年前的郑李锦芬早就已经说过了。她的眼光、她的魄力以及她的亲切,已经成为安利在中国的最佳形象代言,而在这些标志性的气质外表之中,最令媒体印象深刻的是郑李锦芬的温柔。
媒体习惯称郑李锦芬为“郑太”,这也是全国5000多名安利员工对她的称谓。这个带有浓郁香港特色的称呼,时至今日,毫无地域的陌生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感和人情味。在公司内部,“郑太”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中的亲切称谓。这个温柔婉约的女性,每月会给员工写一封信,这对于她来说,早已经是一个习惯。
“我每个月给员工写一封信,告诉他们公司出现的新情况,其中包括好消息和新产品的推出,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要让他们明白、理解。我还会将我对于人生的看法写出来给大家分享。”郑李锦芬这样定义“家书”的内容。
这里有一个事例。由于工作需要,一名员工从上海被调到北京公司,这个机遇有利于她日后的事业发展,但必将导致其无暇顾及在上海的丈夫和儿子。一年后,当这名员工作出回上海公司的决定,她同时收到了郑李锦芬的一封鼓励信。与此同时,员工们也很乐意与这位温婉的董事长分享快乐,或者畅抒烦恼、提出意见,他们也将这些用信的方式传达给了郑李锦芬。
郑李锦芬的温柔不但在于她努力为企业精心营造家的感觉,还体现在对于员工的人才管理之上。作为荣获2007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中国最佳人才管理奖的她,“关心人、重视人、以人为本”的特质在她的行事中表现得分外明显。
据了解,安利每年用于人才培养的费用超过1亿元,并设立有专门的培训中心和教育网,目前已经拥有学员十几万人。从人才培训到规章机制,郑李锦芬努力帮助员工达至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协同,不断提升其个人修养与专业素质,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优质高效的产品留住了消费者,“伙伴关系”的理念留住了安利忠诚的营销人员,对安利的员工来说,留住他们和推动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是“家的感觉”。而这份家的感觉,正是由郑李锦芬所精心营造的。
郑李锦芬相信,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财富、是未来。正因如此,安利打造出了一个精诚协作、高效和谐的团队,不断在中国市场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功。
有媒体称“郑太绝对是一个百分百的细心领导者。”在郑李锦芬的身上没有由于掌控一方而流露出来的霸气和咄咄逼人,态度永远都是温婉而不张扬的。她是这样袒露心迹的:“有时候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时你可以用一种幽默感来看待它,不要那么容易动火,而应该以一种很平和的态度对待它。”这样一个温柔娴静的女性,每天都将自己放置在一种繁忙高速的工作氛围里,因为安利(中国)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领导救不了企业。个人魅力总是比较外表的,企业的管理与产品如果不到位,最终依然会破坏企业形象。领导的作用是带动企业,并推动一个企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郑李锦芬这样说道。在郑李锦芬的身上,这种领导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温柔的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机械制造市场,西变公司展示了国有企业如何葆有市场活力的途径。
面对永坪炼油厂的发展历史,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曾将永坪炼油厂誉为“延安明珠”。2003年,焦力人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