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彩电市场之经营思考

企业报道  2015-09-09 07:01:54 阅读:

  相对国内彩电在技术上紧逼,外资品牌终于还以颜色,大打价格贴身战。

  不久前的黄金周,由于“低价”策略,三星、LG在北京三个渠道商的销售出乎意料地夺得销售额前两名,索尼、东芝等日本品牌也表现不俗。业内人士分析外资在黄金周降价所造成的内外资彩电市场界线的模糊以及竞争手段的互用和雷同,标志着中外彩电同台竞技的开始。

  业内人士分析,从今年5月,索尼、夏普等个别外资品牌遮遮掩掩的进行降价,到“十一”黄金周,外资彩电集体大张旗鼓地进行价格战。在黄金周市场最火爆之时,不少外资品牌出现价格跳水一幕:索尼40英寸液晶价格一下降到1万元左右,三星一款40英寸液晶折合赠礼后,仅相当于8300余元。此价位已与国产彩电价格相当。LG有两款42英寸液晶价格分别低至9000元以下和1.1万元以下,价格与国产彩电不相上下。这说明外资彩电在市场销售的压力之下,价格战不限于临时之举,而是长期的策略,外资彩电对价格战的倚重性已经不低于品牌和技术。

  外资彩电这次“低价”偷袭成功,也表明了最为惯用价格战的国内彩电移情于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出,并不愿意在价格战进行过多纠缠。

  厦华推出了“全能微晶”系列。据称该“全能微晶”液晶电视是中国首台120HZ液晶电视,解决了液晶电视拖尾的技术难题。除了厦华,TCL的“炫律”系列、康佳的“靓影”系列、创维的屏变系列、长虹的“量子芯”系列平板电视、海信的天香系列不约而同地在打“技术牌”。

  从国内平板市场的全局看,外资品牌在北京市场取得的业绩仍属小胜。据了解,外资品牌这次降价操盘主要是国美、苏宁、大中三大连锁。在三大连锁渠道以外的市场,外资品牌影响微弱。外资品牌并没有撼动国内彩电的全国市场,内外资彩电市场比例约在7比3左右。

  据记者从厦华了解到的数据,其在黄金周全国销售平板电视一举突破5万台大关,与今年“五一”黄金周的业绩相比增长了120%。创维各尺寸液晶电视国庆7天共销售超过5万台。其它海信、TCL、长虹等品牌都取得较高增长。

  厦华新闻发言人魏自力分析:这次黄金周市场降价风波,表明国内彩电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营销、技术、产业链变革,国内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趋向于技术推进,外资注重价格等本土营销策略的应用,在这个新的竞争平台中,国内彩电要获得更强大、持续的竞争力,必须未雨绸缪在产业链协作、技术开发和创新等基础环节上积极做好迎战准备。

更多专题
品牌建造的忌讳

 “在近年国内市场,中国女装要想做大并不是很现实,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去做强。事实来讲,中国女装品...

数码相机低价引来负面效应

数码相机让“拍客”以及更为广泛的人群便捷地摄录下了生活点滴,让快乐的瞬间永恒凝固。但与此同时,数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