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3年到现在,加大电力生产成为主旋律;而《意见》的出台预示着又一个转折的开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成为主角。业内专家指出,《意见》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但有些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即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电价机制等,还需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
又一次转折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三个主要任务中,首当其冲的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其次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此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
其实,中国电力改革的停滞为时已久。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五号文件”,确立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电力体制改革应按照“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输配分开,输送分开”电力输送和销售分开等几个步骤进行,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这一年12月,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即“厂网分离”,原来“大一统”的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资和大唐电力五大发电集团。2003年3月,国家电监会依照改革的方案成立。
根据“五号文件”的安排,在实施“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将紧接着进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竞价上网的试点和完成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然而,自“厂网分离”之后,中国遇到了大面积的“电荒”,改革的步伐面临停滞。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指出,2003年之后,国家在电力工业工作重点由加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转向加快电力建设,确保电力供应。再加上“各个部门对改革的认识没有完全统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由此放缓。
2003年到现在,加大电力生产成为主旋律;而《意见》的出台,预示着又一个转折的开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成为主角。
任重道远
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体制改革对于高度垄断的电力行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从长远看,对于沉疴缠身的电力行业,改革是为了发展,也一定可以真正保证电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权力交替等动荡因素会影响到阶段性的发展。
按照最初的改革方案,应该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输配分开,输送分开”等几个步骤进行,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但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高级顾问认为,近年来,不仅竞价上网、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面临停滞,已经实施的厂网分开的改革亦面临“回潮”局面,电网公司下属多种经营企业和职工持股等企业依托电网的背景,纷纷进入发电领域;区域电力市场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博弈过程之中,也并未能真正实现理想的市场结构。
据记者了解,“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在今年都已经次第进入探索阶段。三大主要任务中,破解厂网分开遗留问题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今年8月起,电监会开始着手处理当初厂网分开时专门预留的920万千瓦发电权益资产,随后面向全球招标,拟将百亿元预留资产变现,资金用于推进电网企业的主辅分离改革。
电价机制方面,国家发改委今年推出了差别电价政策、按照节能环保原则实施电力调度等系列举措。而电力市场监管体制还在各方博弈之中,电力监管体制运行所需要的配套改革措施并没有如期推进。
业内专家指出,《意见》确定了原则的方向,但有些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即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电价机制等,还需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而且电力行业的体制等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近年国内市场,中国女装要想做大并不是很现实,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去做强。事实来讲,中国女装品...
数码相机让“拍客”以及更为广泛的人群便捷地摄录下了生活点滴,让快乐的瞬间永恒凝固。但与此同时,数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