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该省1988年以前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7260家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的仅1078家,1989年注册的1035家私营企业,到目前为止只剩下351家。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显示,浙江的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时间为7年。据悉,目前全国的民营企业存续时间仅为2.7年。
民企的“七年之痒”甚至两三年就“痒”,又到底“痒”在什么地方呢?
民营企业的“七年之痒”,首先就“痒”在体制。政府对国有企业有着当然的内生偏好,国有企业一方面可以优先获得国家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又在经营领域借助行政权力排斥民营企业。以浙江为例,民营企业所缴的税款在浙江财政收入中占绝对大的比重,但据2004年的数据,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却只占银行总贷款的1%。
在2005年度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18家企业入选,然而,除了和记黄埔、鸿海精密这两个有香港、台湾背景的企业外,其他内地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国企。同样是在2005年,在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一片反倾销的声浪中,遭受最大伤害的却是民营企业;石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涨”声一片,头顶国字号的能源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在纺织品、电子产品等民营企业占大头的领域,却在“成本上升”的价格战中打得头破血流,而且,在国外,产品不断遭受扣押、没收甚至焚烧,员工也接二连三地被以各种借口拘留甚至逮捕,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的还是民营企业。
如果说所有制的歧视是外因的话,那么,民营企业的“七年之痒”的内因则是企业家自身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局限。有本书叫《中国民营企业批判》,作者就提到了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中国缺少企业家,而多的是商人。“当代中国企业领导人和古代的大商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商人不在乎企业的天长地久,在乎的是他以及他的家族可以赚到多少钱。”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又极力排斥外部经理人。甚至,许多民营企业一旦创始人去世,就不得不遭遇被“诸子均分”的命运。
不断适应形势的制度创新才是企业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一个能够延续上千年的企业,其内在运行逻辑如果一成不变,能够活到今天吗?而且,一个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产权制度和企业文化等也必然呈现不同的形态。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还在于这个企业有没有制度创新的勇气。
“在近年国内市场,中国女装要想做大并不是很现实,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去做强。事实来讲,中国女装品...
数码相机让“拍客”以及更为广泛的人群便捷地摄录下了生活点滴,让快乐的瞬间永恒凝固。但与此同时,数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