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中国设备发展的尴尬

企业报道  2015-09-22 10:57:29 阅读:

  在安玻发展的过程中,曾几次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中国一些企业在技术设备的引进上为何频频把目光投向国外?一位工程机械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说,现在不能不承认中国的整体生产设备落后于国外,在性能上和国外设备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是国内一些厂商青睐国外设备的根本原因

  很多中国厂商往往青睐国外设备,国产装备在同国外的竞争中往往是铩羽而归。在很多领域,形成“家花不如野花香”的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对于这种现象进行“揭秘”说,业主在采购设备中基本上有这样几种表现,有的业主会明确表示只用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免谈,国内厂商直接吃闭门羹。第二种,业主在标书中完全套用国外设备的技术参数。由于国内外设备的技术标准、参数不尽相同,使参加招投标的国内厂家无所适从,根本不可能中标。第三种,业主的采购标书只卖给国外厂商。还有一种是业主干脆在标书中直接指定采购某国公司的某种产品。

  这些现象表明,业主对国外设备青眼有加,而对国内设备白眼相向。

  一位工程机械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说,现在不能不承认中国的整体生产设备落后于国外,在性能上和国外设备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是国内一些厂商青睐国外设备的根本原因。一位石化行业的企业高管曾说,乙烯装置的关键设备要求安全性高、准确性强、运转周期长等,由于我国乙烯设备制造业刚刚起步,设备性能和安全性能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购买国外设备,具有质量可靠、安全性高、准确性强、运转周期长、合同程序规范等优势,使项目上马快、周期短、能迅速形成生产能力等优点。虽然买国外设备多花钱,价格高的设备肯定含有高新技术,而国产设备的价格便宜表明其科技含量低。虽然选用进口设备一次性投资大,但考虑运行成本低等因素,从长远来看还是划算。

  但是,情况也不仅仅如此,往往也包含其他因素。

  有专家指出,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和企业做过很多仿制或自主开发工作,有些设备完全可以国产化,但因观念或者利益等因素,用户却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使国产设备难以打开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盲目追求使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制造业的同步发展,导致一项技术还没有推广,又去追求另外的技术或装备,造成同类设备的“万国牌”和不断重复引进。

  业内人士认为,设备采购的外部化,往往包含着很多企业的额外目的。比如,组团出国考察、借机旅游观光,而这些安排以及相关费用往往直接列入合同。往往先是技术考察,然后是设备监制,最后是设备验收等,名目繁多,加大了成本。

  一位石化行业企业的工程师对本报记者说,盲目青睐国外设备的一个弊端是,国外设备价格高昂,提高了企业成本。另外一个弊端是,一旦国外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往往又需要国外的技术人员进行检修,而费用不菲,又要国内企业负担,如此一来,还是不合算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不能盲目迷信国外设备,而国外设备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

  设备国产化不强,除了不利于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外,购买设备的企业也丧失了主导地位,往往受制于人,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上往往由于依赖于国外,造成不断进口的局面。

  专家表示,现在国家还缺乏保护、扶持国货的强有力政策措施。税收政策的不合理、设备招标的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等都是造成国产设备在市场上受歧视的因素。因此,解决设备国产化问题,除了投入足够的研发资金、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切实提高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外,还应该积极出台财政金融政策,加强招投标的管理。

更多专题
双总裁制的力耗

“双总裁制”首先需要有非常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要找到...

聚焦国企老总问责制

出台问责制度,目的在于对国企领导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促使其努力依法履行责任,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