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学霸”来了

企业报道  2015-09-25 14:45:04 阅读:

  一身泛白的蓝帆布工作服,沾着灰尘和油污;一脸腼腆和憨厚的神情,不苟言笑,含蓄而内敛,干练又灵气。他是一名以技服人的“多面手”、自学成才的“学霸”,他就是中铁港航局二公司钢结构公司的一名技术人才邵东明。

  1992年,20岁的邵东明接触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钳工,当他看到复杂的图纸,通过自己的手变成一个立体的零件时,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一直以来,他都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态度奋斗不懈、努力不辍的做好专业技术工作。他说:“凡事不做则已,做就尽力做好。”

  为了“尽力做好”,他严格要求自己,把每天工作中的苦、脏、累当作锻炼自己的经验积累,凭着对钳工专业的痴迷和执著,勤学苦练,掌握了钳、车、铣、刨、焊、磨等技术。三年后,他从一名农民工转正成为钢结构公司的正式员工,此后,他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他购买了大量的技术书籍,长期坚持自学,一有空就扎进书堆里“啃”。在工作中没弄懂的技术,他挑灯夜战也要弄明白;下班后还要结合一天的作业找问题寻差距,多花几个小时也要熟练操作;解决了技术问题还不行,他非要深究问题的根源,举一反三,考虑怎么应用于其他类似问题。“十年磨一剑”,就是靠这股钻劲,如今的他,早已磨砺成公司唯一的铆工专家,电工能手,集多项精湛技术于一身,成为工作中的“能工巧匠”。

  今年4月,在深茂铁路的摇臂钻床出了故障,项目部请专业人员检修,由于这是一台约70年代生产的钻床,“机龄”比检修人员的年龄还大,连图纸都找不到了,检修人员也拿这个“老古董”无可奈何。邵东明来了,围着钻床转了两圈,便紧盯着上百根直径为一毫米的集成电源线,如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地交织着,让人看着都觉一团乱麻,但他却像个好奇的孩子,认真摸索,仔细钻研,拿着万用表一根根地排查,每一个细小的部位都不放过……。两个小时过去了,他通过四个时间计电器分析故障时间,准确判断出是钻床的立柱和摇臂夹紧器出了故障,迅速组织抢修,让机械设备及时投入到施工生产。

  “干技术活苦点累点不怕,怕的就是技术不过硬走弯路。”邵东明说。在他眼里,学无止境,只有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学习,才能在工作上做到“快、准、精”。他每次接到加工的图纸,总要多想几种思路,选择最好的方法,甚至自己摸索修改图纸,也要做好工艺流程的精细化,不仅能节约时间和材料,还要提高工件的精度。作为班组组长,他带领大家加工的材料都是一气呵成,没有返工不合格的。在制作材料时需要的零配件买不到,他就自己制作一个或者用别的半成品配件加工一下代替,每次制作出的零配件与材料都特别吻合,大家都笑侃:“学霸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开学了,孩子小升初,邵东明急急忙忙送完女儿上学后,便揣着书和论文稿匆忙赶往武汉,参加钳工高级技师考试,女儿发来短信:学霸老爸,加油!祝你凯旋归来!

更多专题
双总裁制的力耗

“双总裁制”首先需要有非常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要找到...

聚焦国企老总问责制

出台问责制度,目的在于对国企领导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促使其努力依法履行责任,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