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33年如一日奋战在井下,为人们奉献着光和热;他,以感恩之情扎根矿山,宁可不当官也不离开地层深处;他,小学都没毕业,却刻苦自学成了综采技术“大拿”;他,自己献身矿山,还把儿子送到了采煤工作面……
他就是被誉为“矿山愚公”的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的支架工付来成。8月16日,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党委召开命名大会,授予付来成“矿山愚公”光荣称号,并奖励其5000元现金。
扎根矿山的实干家
付来成老家在河南省汝南县,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同村一户人家长大成人。他修过水库、当过河工,为生产队放过猪、沿街要过饭。1973年12月,付来成从农村来到千秋煤矿,在“八一”采煤队当了一名普通矿工,当时的“八一”采煤队采用的还是炮采,下井上班的第一天,穿上崭新的工作服,走进陌生的工作面,望着一排排钢柱整齐站立,听着轰鸣的机器声、看着潮涌般的煤炭和干得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的工友们,他兴奋得几天几夜都无法安睡,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当第一个月发工资时,付来成捧着靠双手劳动挣来的43块钱,蓦然间,伸手乞讨的心酸情景又浮现在了他的眼前,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更坚定了他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用奋斗改写人生,在“八一”队干一辈子的坚定信念。
千秋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危害煤矿的水、火、瓦斯等灾害在这里表现的都比较突出,而煤矿当时的生产条件比较落后,有的甚至还在采用原始作业方式,一些笨重的机器设备全靠人抬肩扛,工人们讲的是大干、苦干、拼命干,讲的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给付来成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队长鲁金水。因当时炮采工作面出煤主要是靠人工用铁锹攉煤,鲁金水为了加快工作面循环进度,就特制了一把加宽的大板锹,看到哪里煤多,他就在哪里帮助攉煤,他的大板锹一锹就能装满一箩筐,后来,鲁金水被命名为全国劳动英雄,被授予“硬骨头矿工”光荣称号。鲁金水等老同志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付来成,也时时激励着他、鞭策着他。
吃苦耐劳的付来成被选进了“青年突击队”。为创高产,每天8小时工作外,付来成和“突击队”的成员再义务出工2小时,从不计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奋战“火焰山”(火区)、闯“水帘洞”(水区),付来成处处抢在前头。一次,“八一”采煤队因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巷道低,生产陷于困境,付来成就与工友们爬着进去用手挖煤,跪着往外抬煤,手挖出了血,膝盖磨破了,露出了鲜红的嫩肉,付来成没有退缩,与工友们连续苦干60多天,最终甩掉了压力,恢复了正常生产。
就这样,付来成与工友们使用“一镐一锹加一炮”的作业方法,连续三次创造了全国中厚煤层炮采月产最高纪录。1975年,义马煤矿的原煤产量比设计能力提高了一倍,实现了产量翻番,一个义马变成了两个义马,付来成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河南省在工交战线提出了“学大庆,赶开滦,赶义马”的口号,“八一”采煤队被树为“全国十面红旗”之一,并荣获“英勇善战的八一采煤队”的光荣称号,绣在锦旗上的10个大字是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一时间,义马矿务局声震中原,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名扬全国!
1978年,“八一”队由炮采转为综采,付来成看着那一台台庞然大物,既兴奋又好奇,他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们,除随时进行保养外,交接班都把它们擦得锃亮、一尘不染,工作干得也更欢了。1982年初,千秋煤矿开采由上分层转入下分层,下分层地质条件更为复杂,除火区外,断层多、压力大、顶板破碎,这种条件下用机组采煤,不仅产量会下降,搞不好还会发生机组“趴窝”。采下分层的第一个工作面就遇上了一条80多米长的破碎带,顶板松软,煤墙片帮严重,经常压死支架和溜子,付来成就想办法采取打锚杆、打点杆来控制煤墙片帮,用堵荆芭和先拉超前架、机组割低刀的办法控制顶板冒落。推进到25米时,又遇到了地下水,顶板冒落不止,8架支架被压死,付来成就带头跳进没膝深的水里,趴在支架下,一锹一锹地挖底座下的煤,复活了支架,恢复了生产。
1983年,付来成所在的“八一”队开进西二22032工作面。在开采一分层时,当时由于受技术因素所限,没开始回采就发现多个发火隐患,致使采空区出现多个高温火点。在掘进二分层时,曾因巷道着火和浓烟涌出而被迫三次封闭。有人提出扔掉这些煤,付来成看到上好的煤炭被白白扔掉,心里比刀割还难受,就和几个工友去找矿领导,请缨奋战“火焰山”,并表示:“只要采取安全措施,精心作业,就能突破危险区。”领导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投入作业后,付来成和工友们在顶板破碎的情况下,冒着割煤机滚筒甩过来的“煤雨”,采用前滚筒一过就拉支架的办法,及时控制了顶板,保证了安全生产,正当他们挥汗夺煤时,在离上巷口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发现明火,一时间浓烟滚滚,发火的煤块哗哗往下流,队里一方面向矿生产调度汇报,通知有关人员迅速撤离;另一方面组织20多名职工组成突击队抢险,付来成冲在最前面,冒着被烧伤的危险,手握水龙头冲向火区,喷水灭火,由于温度太高,他们就脱光衣服,仅穿一个大裤头,扎着矿灯,在火区中挥汗如雨,从火龙口中夺煤,一身煤泥一身汗,就这样,他们激战4个月,安全闯过了火区,为国家夺回煤炭22万吨。
付来成在“八一”队的出勤始终是最多的人之一,平时根本就没休过礼拜天,每年只有麦收回去几天帮家里收麦,他的爱人一直在老家照顾养母,养母瘫痪在床,可矿上生产任务紧。爱人在家照顾老人,为老人接屎擦尿,送水喂饭,还要忙地里的农活,付来成望着爱人日益消瘦的面孔,在地上长跪不起……
宁可不当官也不离开“八一”队
付来成逐步锻炼成长为“八一”采煤队的骨干。随着“八一”队试用大综放新设备,超百万、创水平,生产纪录不断刷新,质量标准化和整体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兄弟单位来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学习的同志一拨接一拨,他们对付来成在综采机组方面的精湛技术很是钦佩,纷纷向付来成请教,让付来成传经送宝,付来成就对他们说:“综采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关键是要多观察、勤维护、常检修、多保养;要想练就过硬本领、掌握高超技术,就要善学习、肯钻研、勤琢磨、常思考、能吃苦、多实践。”
1987年,江西丰城矿务局派人到“八一”队学习,带队的队长叫刘建国,和付来成是同乡,此人憨厚耿直,与付来成脾性相投,在“八一”队学习期间,他与付来成同住一个宿舍,刘建国勤学好问,善于思考,不怕吃苦,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综采技术,短短的两个月,他与付来成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临走时刘建国邀请付来成和他一块去江西,并说:“就凭你这一手精通综采机械的技术,来江西丰城矿务局提个副队长绝对没问题。”但付来成拒绝了。后来刘建国当了矿长,又多次写信诚心相邀,都被付来成一一谢绝。他在最后的一封信上惋惜地留下了一句话:“来成呀,来成!我真想不通你为什么要死心踏地的在‘八一’队干一辈子!”
后来付来成先后担任过“八一”队的组长和检修班班长。“八一”队的老队长、现任千秋煤矿副矿长张慧敏这样评价付来成:“付来成很有领导才能,他精通技术,又踏实肯干,工作上也细心,所以他带的班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根本就不用队长多操心。”
1994年,付来成因出色的工作被任命为“八一”队的副队长,当了副队长的付来成依然保持着一个普通矿工的本色,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由于设备严重老化,故障较多,给维修带来很大困难,虽然环境变了,生产条件变了,但“八一”队艰苦奋斗的作风却从未改变,买不来配件,付来成就与工友们自己动手制作,用废旧钢板制作溜子槽、机尾、过渡节等机件,用报废的溜子槽底做挡煤板,几年下来,他们自己制作各种配件2000多个,维修刮板运输机配件近6000件,制作挡煤板3000多块,节约资金近百万元。机组的液压系统经常出问题,付来成每次下井都背着10来组操作阀,坏了即修,一时修不好就立即更换,绝不影响生产。1995年,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又被命名为全国煤炭战线15个双文明红旗单位之一。
1997年1月,付来成在井下作业时,被液压支架弹出的销子击中左胸,断了三根肋骨,养好伤后,许多人都劝他再也不要下井了,乘这个机会找矿领导要求调到地面单位工作,付来成就是不肯开这个口。矿领导看他年岁大了,又受了伤,就想借此机会调整一下他的工作,决定调他到矸石砖厂工作,调他的通知都下了,可付来成就是“赖”着不去,宁可不当官也不离开“八一”队,结果付来成从副队长又成为了普通工人。
近几年,千秋煤矿随着采深的延伸,井下战线越来越长,仅大巷就有近1万米,下井走到工作面要两个多小时,干完一班大约十二三个小时,劳动强度加大。矿领导看付来成年纪偏大,曾多次给付来成机会让他到地面单位工作,说:“马也有歇鞍、牛也有卸套的时候啊!”去年,曾经和付来成一起在“八一”队摸爬滚打过的工友,现在已经提任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也三番五次地邀付来成去跟他干。对于这些,付来成都婉言谢绝了。付来成说:“我实在是难以割舍‘八一’队,一天看不见那一排排支架和立柱心里就像缺点啥似的。”
当问起付来成为什么不愿离开“八一”队,付来成说:“童年的艰辛,少年的磨难,让我饱尝了人间的苦辣酸甜;人生的转折,企业大家庭的温暖,锁定了我一生的追求。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八一’队培养了我,我一直怀着感恩之情。参加工作30多年来,我一直在‘八一’队工作,我也有过多次调动工作的机会,但我都放弃了,为啥?就因为在‘八一’队干着气顺,不论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队领导杜学然、刘立业、鲁金水,还是后来的队领导李圪底、上官建民,还是现任队领导马丰伟、周振乾等,对我都像亲兄弟一样,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特别是近几年,矿上一年一个样,年年都有大变化,现如今,我们住的是宾馆化,每天有服务员替我们服务,每个宿舍都有电视,吃得好,住得好,啥心都不用操。人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不能忘本哪!我上一天班就要出一把力,要是光想着当官、想着去挣大钱,怎么能对得起培养我的‘八一’队。‘八一’队由炮采工艺更新为综采工艺,现在又更新为综采放顶煤工艺,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工作条件改善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这不就等于调整工作了嘛。”
小学没毕业的技术“大拿”
付来成年幼辍学,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识字不多。1975年,千秋煤矿创办“七二一”大学,在矿上挑选了一批生产技术骨干进校学习,付来成也在其中。付来成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和时间补习文化知识,这也为付来成今后学习煤矿机械化技术打下了文化基础。
煤炭行业的特点是粗、笨、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煤工艺的科技含量也在与日俱增。1978年,第一套国产综采设备在“八一”队进行工业性采煤试验,为尽快熟悉新设备、掌握新技术,“八一”队在每个星期二、四的晚上都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业务、练技术,并进行经常性的理论考试和岗位操作技术考核,还“逼”着每个职工必须达到一专多能,如果自己岗位的机器设备出了故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假如请工友帮忙处理,每个小时要交8元“学费”。付来成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就笨鸟先飞,平时1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付来成买了许多综采工艺方面的书籍,并专门买来一本《新华字典》,整天装在身上,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掏出字典查一查。在具体实践中,付来成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利用业余时间勤奋自学,不懂的就向厂方技术人员请教,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综采工艺和设备维修技术。在试验过程中,付来成根据自己摸索的经验并结合在“八一”队工作面应用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控制运输机下滑和正常移溜子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机件的意见,这些意见在设备鉴定会上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设备生产厂家也据此对图纸进行了修改,使新设备得以顺利定型推广。在全国煤炭科技大会上,由“八一”队试验的ZYZ型掩护式液压支架、SGWD——180型运输机、SDJ——150型皮带转载机3项成果荣获特等奖。
随着国产综采设备投入使用数量的增多,兄弟单位和兄弟矿在使用同类设备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国产综机的推广和普及,凡是来“八一”队学习或培训的,付来成与工友们都热情接待、认真指导,直到他们弄懂机械原理、操作熟练为止。这些年来,“八一”队先后为乌达、韩城、焦作、蒲白、淮南、石嘴山、新密等煤炭企业培养了1000多名技术骨干,被誉为国产综采设备的“播种机”、“种子队”。1983年5月,新密矿务局米村矿上了一套国产综采设备,但20天仅出了1000多吨煤,因为一些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便向千秋煤矿“八一”队求援,“八一”队深感自己作为煤炭工业机械化“种子队”的责任重大,二话没说,队长立即带着付来成等技术骨干赶到新密矿务局,及时为他们处理了问题,并进行示范操作,使该矿很快恢复正常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的发展,“八一”队驾驭的全国第一套国产综机也日趋老化,经常发生故障。付来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事的时候就把设备拆开,琢磨它的构造和原理,针对生产中支架外机脚因磨损严重,经常掉道影响生产的现象,他经过多天的反复研究,设计制作了机脚滑鞋,增加了机脚的宽度,克服了掉道现象。为加强老化架子的支撑力,他调整了安全阀的压力,以增大工作阻力。
2004年,义煤集团机电总厂为“八一”队装备简易综放支架,“八一”队派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付来成进驻机电总厂,具体指导支架装配过程中液压系统的改良和改进,一个多月总共装配了80多架,付来成一直吃住在支架装配现场,确保了支架的各种技术参数都符合“八一”队工作面的实际要求。
“八一”队党支部书记周振乾说:“付来成是个大忙人,他技术好,出现了机械故障马上就能修好,有时不是老付的班,只要喊他下井帮助处理技术问题,他也没有怨言。另外他经验丰富,哪里有隐患和危险也能及时提醒工友,所以只要老付在班上,下井的工人都特放心。”
“老愚公”的“八一”情结
人们常说煤矿工人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付来成自己在地层深处干了一辈子,还把自己的儿子也送到了井下工作。
听说付来成的儿子也在千秋煤矿“八一”队工作,就很想见见,在矿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在“八一”队队部见到了付来成的儿子付东伟。
付东伟话语不多,显得有些腼腆。当提到他的父亲时,付东伟的眼圈立刻就红了。他说,我不能在人前提我的父亲,一提就想掉泪。父亲小时候太苦了,到“八一”队上班后,就很少回家,甚至有时在农忙的时候,只要矿上的任务紧,父亲就回不去了,我妈也知道他和“八一”队的感情太深了,平时也理解他,从来没拖过他的后腿。
1998年,付来成的儿子付东伟技校毕业,当时矿领导考虑到付来成多年一直工作在井下生产一线,就决定把他儿子付东伟分配到地面单位,付来成婉言谢绝了矿领导的好意,决定让儿子也到“八一”队干采煤工。
付东伟说,虽然我很尊重我的父亲,但当时我心里一直憋着一个疙瘩,总想着父亲一辈子在井下还没干够,哪有逼着自己儿子到井下生产一线工作的父亲呀,尤其是1997年1月父亲还在井下受过工伤,肋骨都断了三根,从那以后,父亲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煤矿井下一线是苦、脏、累、险全占了,招工都困难,谁愿意在井下干呀,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嘛。
有情绪归有情绪,付东伟最终还是进了“八一”队。
说起儿子干采煤工的事,付来成说,人不能忘本啊,是“八一”队、是千秋矿给了我一个稳定的生活,没有煤矿、没有“八一”队,就没有今天的付来成。老队长李圪底把3个儿子都交给了“八一”队,当时被称为“八一”队的“虎豹兄弟”,全国劳动英雄、被授予“硬骨头矿工”的老劳模鲁金水也曾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八一”队,我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在“八一”队干?人们说我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我只是想让儿子在“八一”队接受锻炼。说实话,现在“八一”队的装备改善了,安全系数也增加了,集团公司还专门给矿上新打了一眼立井,过去到工作面得走两个多小时,现在只要30多分钟,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再加上现在工资都向采掘一线倾斜,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在“八一”队干有啥不好的呀,我觉得在“八一”队有干头。
付东伟进“八一”队后,听老同志讲队史、讲传统,看到荣誉室里那一面面红彤彤的锦旗、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一幅幅英雄照片,他知道父亲所在的“八一”队是名扬全国的英雄群体,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付东伟变了,工作起来处处走在前面、干在前面,队里的同志们都说,这孩子像他父亲一样,不怕吃苦、爱学技术,现在付东伟都拿到了3个工种的上岗证了。
正如付来成在义煤集团公司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作报告时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井下采煤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尽了一个普通矿工的本分。”
朴实的话语,却透出对矿山的无限热爱;平凡的事迹,却显现出普通矿工的一颗赤诚之心。他无愧于“矿山愚公”的称号,他是义煤集团的骄傲、是几百万煤矿工人的代表。
我们的走访本来已经结束了,没想到8月21日又接到千秋煤矿宣传部打来的电话,说付来成把集团公司奖励给他的5000元钱都给捐了!他为困难职工捐赠2000元,其余的3000元全部买成技术书籍捐给了“八一”队。付来成说:“我没有什么文化,在学习综采机械维修中吃了不少苦头,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高,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技术的条件。”
这就是付来成,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职工。愿付来成式的矿工们一生平安!
“献爱心、赠图书”
8月21日,付来成“献爱心、赠图书”仪式,在“八一”队活动室举行。
付来成是千秋矿“八一”队一名普通支架工,他33年如一日默默奋战在井下一线,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刻苦钻研,自强不息,淡泊名利,奉献不止,不仅体现了新时期煤矿工人的优秀品质,而且将煤矿工人职业道德规范和优良作风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体现着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为此,集团公司授予他“矿山愚公”的光荣称号,并且奖励其5000元。
当天在简短的捐赠仪式上,付来成亲手将价值3000元的图书和为“八一”队困难职工捐赠的2000元钱交给“八一”队相关负责人手中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上,付来成说:“我没有什么文化,专长只是综采机械维修,其他方面仍要多多学习,应该给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发挥优势,多做贡献,这了却了我心中的夙愿。是‘八一’队给了我一切,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付来成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宽裕,5000元钱对他家来说,可以适当改善生活。集团公司授予大会结束后,付来成立即找到“八一”队党支部书记周振乾,表达了要全部捐赠的意愿,于是就出现了这感人的一幕。
近年建成试生产的国家和安徽省“十五”计划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一期工程...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尚处于需要政府引导扶持、催化培育的关键阶段。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亟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