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科龙收购战杀出“黑马”东菱凯琴控股科龙众望所归

企业报道  2015-10-14 16:41:43 阅读:

  近年,已停牌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921.SZ的空调和冰箱两大白电业务被谁收购,一时成为中国家电业的焦点,包括海信、美的、万和等在内的十余家企业争相参与收购,一场收购争夺战已经悄然上演。

  就在各大企业摩拳擦掌之间,十分低调的广东东菱凯琴集团也悄悄地进入了收购之列,一个引人注意的细节是,东菱的多位高管曾经是科龙集团的高管,所以东菱与科龙有“先天的血缘关系”;有知情者甚至透露,“目前只有东菱凯琴集团与美的集团最有希望竞购科龙,包括伊莱克斯、惠而浦等在内的其它外地品牌基本被排除在外!”此言一出引起广泛关注。

  据了解,在美的与格兰仕兴趣不高的情况下,不少债权人希望与东菱凯琴集团一起组成“科龙控股联盟”,共同接手科龙集团,不少外资财团与基金公司正在跃跃欲试,希望助东菱凯琴集团一臂之力;科龙的员工为了自己的饭碗,也不希望由比科龙更强势的品牌接手,否则他们将毫无身价可言。从这个角度看,东菱凯琴集团收购科龙有点众望所归的味道。

  而另一个决定东菱凯琴集团可能会成功收购科龙的判断是,如果由美的与格兰仕等强势品牌接手科龙,将会断送顺德家电制造的“金三角”格局,顺德家电纵横全球就是靠的这种谁也吃不掉谁的三足鼎立关系,正是这种三强争霸才保证了顺德制造的辉煌,所以不少债权人纷纷造访东菱凯琴,希望与东菱凯琴集团结成收购联盟,进行债权股,共同控股科龙,实现对科龙的真正接管。如此,则能保证顺德家电的这种“金三角”格局。

  然而,科龙集团新闻发言人刘伟湘则认为:目前顺德区政府已出面与科龙电器的供应商和银行等债权人积极协调,希望大的供应商先恢复供货,银行先贷给科龙电器一部分启动资金,争取在8月中旬使科龙全面恢复生产。

  科龙某高管日前对记者称:现在有十余家企业纷纷对科龙表达了合作意向,海信甚至出价11亿元收购,也有相互参股的,但是由于顺德政府希望科龙由“本地企业接管,在身边比较放心”,所以目前真正有希望的是东菱凯琴集团、格兰仕集团、美的集团3家,这3家都是顺德区的企业,业内人士的希望是,最好由东菱凯琴接手,但最终还是要看证监会、顾雏军本人、其它大股东的意见,由于科龙是民营企业,并不是国有企业,所以政府关心的作用主要是体现一种信心与指导。东菱凯琴集团年出口额虽然有30多亿元,与美的和格兰仕相比实力有一定差距,但由于东菱凯琴集团信誉好,资产结构健康合理,东菱高管中有不少来自科龙,而且东菱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关联交易的不良纪录,因此后来居上的可能性极大。

  著名家电资深专家陈峰对记者称:广东东菱凯琴集团是世界电热水壶的第一品牌,年出口量达到1000多万台,在咖啡壶、热水瓶、微波炉、电热杯等新潮小家电方面,也是中国出口的第一品牌,今年出口额将接近40亿元。东菱凯琴一直想在国内打响自己的品牌,因此,如果科龙电器能花落东菱凯琴的话,能实现“大小互动、内外互补”的产业整合,那就是科龙空调、冰箱大家电与东菱凯琴小家电的互动,同时东菱凯琴集团强大的国外网络与科龙集团强大的国内渠道也形成一个互补。所以,东菱凯琴与科龙集团的互动互补将有助于进一步打响“顺德制造”,同时使领导顺德制造的科龙、格兰仕、美的的竞争“金三角”得以保持,所以东菱凯琴集团无疑是地方政府的最理想选择。

  科龙希望由东菱凯琴接手

  近日,美的集团新闻发言人黄小明对记者说:“顾雏军的问题证监会已经公告了,在没弄清到底挪用多少资金之前,美的不会出手收购。”格兰仕也与美的一样,认为“债务将是并购的最大障碍”。显然,这两大家电巨头对收购科龙尚存疑虑。

  据顾雏军的一位密友透露:顾雏军虽然被公安部门“提审”,但仍心系科龙,顾雏军并不希望由美的集团或格兰仕接手,主要是因为科龙与美的和格兰仕可谓积怨已久,而且双方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也缺乏兼容性,东菱两大事业部的高层差不多都是科龙的旧部。因此像东菱凯琴集团这样既有强大的资本实力与制造实力,与科龙文化有先天的兼容性,同时又在国内没有强大品牌的东菱凯琴集团已成为顺德各阶层的首选。

  世界名牌协会营销大师科特对记者称,如果东菱凯琴集团顺利兼并科龙,起码对广东经济有好处:科龙的职业团队将全部被东菱凯琴重用,双方职业团体的关系一直极好,员工的就业将有保障,顺德以科龙、美的、格兰仕为核心的“金三角”格局仍然会很稳定;东菱没有将制造中心搬到广东省外的打算,收购科龙后仍然要专心在顺德发展,使顺德因为大品牌将制造中心纷纷外迁所导致的“空心化”危机得到有效的抑制。

  据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促成此事,看来,作为顺德本土企业的后起之秀——世界电热水壶大王、素有“西征冠军”之称的东菱凯琴胜出机会最大。

  业界认为,东菱凯琴集团在此次收购中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上,作为一个低调而颇有实力的“超级潜水艇”,其强大的文化整合实力表现在曾经成功吸收多名科龙前职业精英上,特别是东菱凯琴集团的两大事业部总经理全部来自于前科龙骨干,东菱凯琴的“文化牌”使其在收购科龙的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也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

  观察人士认为,如果东菱收购科龙如愿以偿,那么这将是中国第一桩可以载入史册的“文化收购案”,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兼并案已从单纯的“资本时代”进入“资本文化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划时代的收购工具。

  而从某种程度上说,经过几次文化危机的科龙也确实需要外来文化的拯救。科龙的几次沉浮,几经易手,其失败均在于文化整合上,屈云波是热衷以“营销课本”唬人的理论家,而顾雏军则是热衷于资本运作与概念炒作的空手道大师,其失败均是与科龙低调务实的制造文化不相符。世界名牌协会营销大师科特先生对记者称。

  记者从科龙了解到,东菱集团“吸收”了一大批科龙精英,对科龙文化具有先天的“兼容性”,前科龙发展战略总监潘卫东就是现东菱集团凯琴公司总经理;前三洋科龙营销总监沈关学,也是现东菱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制冷分公司总经理也是来自原科龙冰箱事业部高管。而东菱高层也表示,“东菱将以学生的心态来迎接科龙,毕竟东菱团队中有太多的前科龙员工。”

  据了解,不少科龙职业精英纷纷致电东菱高层,为东菱收购科龙献计献策,希望成就这一桩美满“姻缘”,东菱与科龙的不少员工均认为:“东菱将会以迎娶公主的心态来善待科龙人,毕竟科龙的品牌影响力在东菱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东菱与科龙的“文化联姻”表面上看是东菱收购科龙,或者说是“快鱼吃慢鱼”的经典案例,实际上则是同一文化系的两兄弟的平等合作与互补双赢。

  文化兼并将成就东菱科龙?

  世界名牌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文化是最有兼并价值的生产力,世界上75%的并购在两年左右就会走向失败,50%的并购从一开始就没有成功过,其中文化整合是最大的难题,其次才是财务问题。

  一位准备跳槽到东菱的科龙高管悄悄对记者称:如果科龙不是被东菱凯琴集团兼并,而是被伊莱克斯、海信、美的、长虹、TCL等规模更大的企业兼并的话,无疑会有四大隐患:第一,科龙的品牌肯定会成为“配角品牌”而走向没落,就像现在的华宝、华凌、威力等品牌一样;第二,科龙管理团队也将完全解散,在顺德会产生较大的社会震荡;第三,顺德以科龙、美的、格兰仕构成的“金三角”竞争格局也将失效,个别企业一股独大的结果必然加速产业向外转移,加速顺德制造的“空心化”与科龙实际资产的变相外移;第四,兼并者如果是国内大品牌,必将以胜利者的姿态对科龙文化进行粗暴的肢解,文化冲突的结果将可能导致顺德制造的凝聚力大大降低。

  这位高管认为,科龙要想保持名牌企业与全球制冷王国的竞争力,由像东菱这样低调务实,专注于速度与技术,同时又十分敬重科龙文化的企业来接管,是不容置疑的理想选择。

更多专题
从“细节主义”迎接精细化管理时代

人人都知道管理可以出效益,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集体企业里最终矛盾的主要方面仍集中在管理的精细化,只有...

是什么妨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诚如所言,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就是政府扶持国有经济的内在偏好。国有企业“家猫”的政治身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