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毛永芳 张璐
中国(西部)国际技术产业园首届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峰会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在四川绿然科技集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初具规模,已有数家科技创新企业入驻其中。
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由四川绿然科技集团与射洪县政府携手打造,绿然科技集团则是一家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现代科技集团。集团下辖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智慧教育、现代农业三大产业板块,其中,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成立于2014年6月,总占地2779亩。园区则遵循“科研引领、产业集成、NCC服务支撑、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按“一区、二心、四园”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即职工生活幸福小区、科技孵化中心、小企业孵化中心、电子技术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装备技术产业园、仓储物流园七大板块科学布局。
科技引领 国际同步
园区交流中心广场上,一排造型别致、簇新的新能源汽车首先进入了参观人员的视线,吸引了众多眼球。绿然科技集团重磅打造三大产业规划,以高科技的含金量给产品注入旺盛的生命力,在国际国内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技术应用产业。
第一大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以芯片制造为抓手,形成晶元切片、气体制备芯片制造、封装、框架、铜材、测试等完整产业链,为开拓市场及后端电子产品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确定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中国电子分离器件的重要基地。
二是新材料新能源应用技术产业。以石墨烯为主、碳纳米管和高性能活性碳为辅的碳材料系列产品,推动碳材料在新能源锂电池、超级电容、导电导热材料及石墨烯薄膜等产业的应用。逐步完善电芯制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装备制造及应用技术产业。以电喷柴油发动机、变频发电机为抓手,利用园区微电子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科研技术成果推动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装备技术产业集群。
高效务实 创新发展
绿然科技集团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融合现代化产业技术和服务理念,以全新的姿态集成发展,内优外创。
绿然科技集团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秉承“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核心价值理念,肩负“教育兴国、实业报国”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专注于国际技术合作产业服务、产学研平台搭建、科研成果转化、顶层商业模式设计和园区经营管理。
集团总部位于射洪县经开区,现有员工4000余人,资产总值超20亿元,去年完成总税收4000余万元。集团下辖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智慧教育、现代农业三大产业板块,拥有四川洪芯微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上特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绿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绿然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科涪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绿然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遂宁泽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专业子公司和射洪、蓬溪两所高品质外国语学校。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计划投资100亿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及应用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智慧教育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教育品牌,现有师生5000余人;现代农业投资8亿元打造4000余亩智慧农庄体验园和现代养生养老基地。三大产业板块和规划中的医疗养生产业体系共同形成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并驾齐驱的集团内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企业的持续发展之道在于不断创新,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园区遵循“科研引领、产业集成、NCC服务支撑、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率先探索社会资本办产业园区的路子,全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现代装备制造及应用三大产业集群。现已成功引进高科技项目43个。预计到2018年,园区全面建成,培育上市企业6-10个,跨国企业3个以上,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20个以上,科研成果转化产品100个以上,投资过100亿元,销售收入达500亿元,贡献地方税收15亿元以上。成为遂宁经济新增长点和具备国际影响力、可复制的国际技术合作示范区,成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示范园区。
创新机制体制,实现办园主体由政府到民营资本的巨大转变。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由四川绿然科技集团作为园区建设、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产业服务、产业培育,是产业发展平台商、园区管理运营商、核心技术引领商。
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从碎片化基础服务到全方位深度服务的转变。
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从“要我来投资”到“我要来投资”的颠覆性转变。针对投资商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商业合作模式。这种私人订制、量身打造、个性化、对口化的灵活商业合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产业合作的包容性、互补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因地制宜 优势发展
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快速发展,除了集成创新,也少不了因地制宜,大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园区位于成渝经济圈中心,区位优势明显。200公里范围内有机场4个,紧邻中国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成渝新干线、达成铁路、内昆铁路延长线,与绵遂高速、城南高速、成巴高速、渝遂高速共同交织成“369”交通路网,快速链接成渝经济圈主要中心城市。
园区位于射洪县经开区,地域优势明显。射洪为川中大县,为四川首批确认的工业强县示范县,人口达104万。作为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里,中国诗酒之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已有4家上市公司,西部国际技术产业园的强势入驻,将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新的血液和生命力。
另外,园区更是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金融资源方面,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投融资体系;与射洪县政府共同建立了20亿元产业发展资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服务配套设施项目及高端人才引进;与遂宁商业银行、遂宁农商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进行战略合作,已获得45亿元的金融授信;创新金融产品,建立了“园保贷”,“企保贷”等金融产品,为企业私人订制、量身打造金融服务。
人才资源方面,围绕产业发展,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广泛招引尖端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高端服务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引进的133名高端人才中包括美国、德国等外籍专家25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院士3人,归国创业人才40余人。
人力资源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一般工人的月工资在2000—3000元)。园区引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专业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和多家高等院校合作,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定向职业教育。
服务资源方面,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园区发展的基本条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是园区发展的可靠保障。园区在软环境建设上,创新构建了NCC服务体系。园区在基础级、企业级、产业级、平台级四个阶段为入驻企业提供政务、法务、税务、金融、人才、后勤、物管、市场开发、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物流等全方位五星级服务,着力打造一流服务软环境。
成本优势方面,通过高科技与劳动力的强弱互补,企业产品在市场流通环节达成了低成本,高效益,真正实现了物美价廉,为企业实现效益增资及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了投资风险。
绿然速度 初见成效
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的深圳速度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代名词。在今天,在中国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其高速发展的步伐可称之为绿然速度。
从2014年8月19日园区的开工仪式到2015年的今天,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从一片庄稼地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从集团决策委员会的寥寥数人到今天的几千人,从原始的农作物到今天的石墨烯等高科技产品出炉……绿然科技集团以豪气干云、气冲斗牛之势矗立于中国西部川中大地诗酒之乡,绿然速度以摧枯拉朽之势勇立潮头,奏响国际技术合作示范园的交响乐。
园区科技孵化中心、小企业孵化中心、职工生活幸福小区主体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园区累计完成项目平台建设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绿然幸福小区,是集餐饮、住宿、医疗、购物、银行、学校、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服务中心,一期项目投资2亿元,占地45.9亩,2014年8月19日开工,现已投入使用,目前已有100多名园区员工喜迁新居。
园区招大引强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洪芯微科技、上特科技、深圳云制造、深圳旭茂微等43个高科技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微电子产业以打造亚洲芯片超市为目标,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到封装的微电子全产业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以石墨烯和锂电池为研发核心,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链。
园区的科研联动成果也很突出,已研制完成大功率高压LED、八寸减薄晶圆片、800W数码变频发电机、车载应急启动电源、石墨烯浆料、石墨烯膜等产品。微电子板块已经申报了1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8项已进入公示程序。
绿然科技集团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人才保障到服务体系,从科技引领到产销一体,早已勾画出了一幅壮丽的蓝图。
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绿然科技集团注定与绿色结下不解之缘,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教育,绿色产出,绿色循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