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武汉中商创新不同凡响

企业报道  2015-10-23 11:07:20 阅读:

  在内有武商、汉商和中百仓储集团,外有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商业巨头的激烈竞争中,武汉中商集团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业绩

  无论在武汉、在湖北,还是全国,武汉中商集团的发展都是超乎寻常的。

  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商集团的数字:

  年销售额由开业时不足7000万元到2005年的52亿元,增长了74倍,年均增长27%;总资产由开业时不足2000万元到现在达23.4亿元,增长了117倍;净资产由200多万元到现在5.6亿元,增长了183倍;累计实现利税总额达15亿元,年均增长22%。

  中商集团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商业10强、国内连锁30强、中国企业500强。

  革新商业业态

  在武汉,号称“双子座”的中南商业大楼和中商广场购物中心无人不知。中南商业大楼是武汉中商集团的主体百货店,2001年进行歇业装修改造后,实现了由“大而全”的传统百货店向现代百货店的转变。中商集团名下还有一家连续5年创下全国新业态单体店销售最高记录的门店,那就是位于徐东路商圈的主力店中商徐东平价广场。随着徐东路商圈的形成,众多内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分食这块大蛋糕。面对国际连锁巨头的近距离竞争,中商徐东平价广场不断适时调整、改造自己,将手机搬进超市,将武汉知名小吃“户部巷”引入超市,将全国各地名优新特产品引进超市……使徐东平价广场的销售保持了15%的增长。

  中商集团对武汉商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华中地区率先探索与发展了销品茂(SHOPPING MALL)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2005年8月,中商集团与团结集团合作斥资8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的武汉销品茂(SHOPPING MALL)成功试航,创造了华中商业的新景观。

  全力开拓二三级市场

  进入21世纪后,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更是成为外资和内资企业争夺的重点。

  中商集团把战线调整到中心城市附近的二三级城市,2005年至2006年,综观市场发展态势,中商集团运用企业有效资源,积极响应国家商务部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的号召,从而推动了城市商业带动农村商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中商集团向二级城市扩张,率先实行省内跨地区连锁,大力实施区域多业态发展战略。目前拥有10多家异地百货店和超市大卖场,每个单店年销售都在亿元以上,成为各地的“商业龙头”。

  精细化管理创效益

  这几年,在中商集团内部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就是“执行力”、“精细化”,从几年前集团董事长严规方向全体职工推荐《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执行力”便成为中商集团管理的核心理念。

  在加强基础管理、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同时,中商集团倡导科技兴企,斥资5000万元建成集团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建成了连接11个地区、30多个分店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实现了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

  中商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上,先后有“中商广场计算机管理系统”荣获国家内贸部第四届创新成果一等奖,“商业流通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项目两次喜获“全国商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湖北省惟一一家获得“商业科技创新企业”荣誉称号的零售连锁企业。

  倡导“两品三优”工程

  2006年3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5年全国商业诚信企业”名单中,作为湖北省目前惟一一家上榜的商业零售企业,中商集团从全国各地的同行中脱颖而出。

  中商集团始终视信誉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积极倡导“两品三优”工程(即:高尚人品+名优商品;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全面实施顾客满意工程,成功实现了服务举措从形式到内涵的多级跨越,打造出中国商业服务的金字招牌。

  1997年,中商集团下属的中南商业大楼率先向社会推出“不满意就退换”的服务举措,开创了国内商业服务的全新境界。2002年,“不满意就退换”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了“中国商业服务名牌”称号。中商徐东平价广场、沙市中商百货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

更多专题
让企业伫立潮头的人

每一个家,都要有一个当家人;每一个团队,都要有一个领头人。范治勋,这个让每一位超大人无限敬佩与感慨的...

执著·敏思·创新

开始搞的时候,大家争议很大,领导也有担心。过去很多年都是一个装置一个车间,现在把车间从组织结构中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