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的3C江湖成为所有与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以及计算机(Computer)有关的技术供应商和制造商唇枪舌剑的舞台:从内容提供到技术整合,从产品品类3C化到消费理念3C化,似乎事事有关、件件要紧。2006年度的争论和热闹留给我们最大的疑问是“融而不合”、“振而不兴”的局面。最大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3C融合?对于中国的电子产业而言,3C融合是真实袭来的产业潮流还是遥远而美丽的谎言?
何谓“融而不合”?产品品类的扩张实际上不能替代以集成化和平台化理念为基础的通讯和消费电子的融合,更不可能以计算技术将优质的内容通过终端产品平台演绎成为3C化的信息消费。因此,一个企业拥有从白电到黑电、从手机到空调的产品线,是否就意味着它已经搭上了3C的产业快车呢?显然不是。换而言之,最具3C融合潜质的平台型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视是否能够得到运营平台的支持?是否可以得到内容提供商的支持?一个没有内容的平台型产品仍然缺乏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吸引力。
如此看来,在平台型产品上集成通讯、计算机及消费电子的技术、运营商和信息传输后台的支持,具备相当竞争力的新颖内容,才是作为一种技术平台和消费方式的3C真正成局的三大基础。以Intel为首的平台技术供应商,以TCL、长虹为代表的产品制造商,3G通讯网络运营商以及盛大等内容供应商的高度融合及有效整合才可能真正释放3C时代的消费潜力。2006年的3C融合实际上停留在产品线的拓展及消费理念的成型阶段,真正的3C产品及其带来的有市场盈利潜质消费模式仍同雾里看花。
何又谓“振而不兴”?作为一种产业趋势的3C融合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大型电子制造商的共识,长虹、TCL甚至白电代表美的都在努力尝试在产品线、产品功能、产品技术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3C成为家电乃至通讯行业创新的时髦用语。海尔、西门子都推出了以“整体家电”为核心概念的功能化平台消费。然而,3C融合真正的基础——基于技术和内容整合的产品功能平台化及品类界限的消除并没有得到实现。从手机到电视,从洗衣机到空调,产品功能仍没有突破平台化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讲,3C融合尚在起步和试水阶段。
然而,3G开盘、后摩尔定律时代的“芯”速度、数字家庭平台理念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内容的登场给了3C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7年将是3C融合的关键年!
以3G网络为代表的高速和大容量通讯时代的到来,将使手机有可能率先成为移动计算和通讯平台,成为个人数字生活平台:手机电视、手机宽频、PDA和掌上电脑式的手机产品等都将成为3C融合主力军。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手机制造商、运营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第一次找到了一个可实现的终端平台,与其说我们在憧憬2007年的3G,不如说我们在揣测3C到底能改变多少我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手机的直接竞争对手——笔记本电脑也会成为3C的明星,娱乐化、数字化、平台化、网络化的笔记本消费将为3C化的数字消费提供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平板电视与家用PC技术的融合也会使电视与PC之间的功能界限日渐淡化,最终实现家庭数字生活的平台化。这一切都依赖于从运营商直到内容提供商的复杂产业链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技术不是根本问题的时候,产业链内部的利益格局才是最大的课题。
可以说,2007年的3C融合具备了“成势”的潜力,因此它是真实来袭的“潮流”;然而,产业整合的难度又给2007年的3C融合增添了太多的变数,也许它仍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