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警惕发达国家的“污染转嫁”

企业报道  2015-11-05 16:26:36 阅读:

 

  近年,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涨了158倍,2005年共计向中国运送的垃圾数量达190万吨。英国环境大臣暗示,货船从中国运货到英国之后,如不捎带一船垃圾回中国,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新闻来源:1月22日《现代快报》)

  谈到环境保护,许多环保主义者都喜欢论证英国如何环保、美国如何环保、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又是如何的强,最终又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国内,纷纷谴责国人环保意识低下、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优美的环境,却在向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污染”。在国外,由于处理电子、医疗等垃圾的费用往往比较高,于是,他们把一些垃圾以“低价”或“捐赠”的名义运往中国,这不但可以省下一笔处理费,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和不菲的运输费。

  诱发环境公害的源头在于自身的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通过自我控制,将引起公害的产品(事实上是一种垃圾)、操作流程引渡给了发展中国家。比如,在中国兴起的这种垃圾处理产业正是其一。以拆解电子洋垃圾出名的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据说每年可以吞吐上百万吨的电子垃圾,可如今,贵屿已是臭名昭著的“垃圾之城”。在贵屿,正如有人所言,人们看得到的是眼前的楼房与汽车,看不到的却是潜伏于身的绵绵不绝的祸患。许多看似有“赚头”的产业,其弊之大、害之深,发人深省。

  英国这种不负责任地倾倒垃圾、为祸他国的“交易”,何尝不是一种极其肮脏的、非正义的行为。

  是时候警惕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这种“环境歧视”了。透过“环境正义”的视角,我们得告诉自己,再也不能用“经济理性”来主导我们的整个政策思维。广泛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有其片面性,无法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环境正义”的视角下,必须认识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我们高呼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应正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由于“环境不公正”所造成的某些人群的生活和生存危机,时刻保持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慎思和客观公正,这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或许更具现实意义。

更多专题
印尼政府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方案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让城市转型步伐加速度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