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工组织内有关“社会条款”的讨论在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之后终结。1996年12月9—13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的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时任国际劳工局局长的汉森未收到邀请与会。会议通过的部长级宣言在涉及劳工标准时表示,“我们重申我们承诺遵守国际上承认的核心劳工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是制定和处理这些标准的主管机构,我们坚定支持该组织促进这些标准的工作。我们相信扩大贸易和贸易进一步自由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有助于促进这些标准。我们拒绝将劳工标准用于保护主义意图,并赞同任何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得以任何方式受到质疑。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秘书处将继续业已存在的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的宣言明确反对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认为劳工标准应仅在国际劳工组织框架内讨论,在“社会条款”方面做出了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结论。虽然这一宣言被称为“新加坡共识”,不过,在劳工组织内部,发达国家认为对世贸组织的表述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尽管如此,新加坡会议后,劳工组织不再公开倡导“社会条款”;而发达国家则强调在双边或区域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引入有关劳工标准的内容,美国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加入劳工条款即是一例。
2)世界委员会及《公平的全球化》报告
1999年3月,索马维亚出任国际劳工局局长后,抓住全球化这一热点问题,着力提升国际劳工组织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多边机构内的知名度和影响。索马维亚围绕全球化主题在劳工组织内开始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他首先推动理事会将“国际贸易自由化社会问题工作组”更名为“全球化社会问题工作组”,继而在劳工局组建政策一体化司,调集劳工局内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展开针对贸易、投资、就业、移民、性别平等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劳工局总部和地方都加强培养针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力量,从而提升劳工组织与布雷顿森林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对话的能力。
2002年2月,索马维亚邀请芬兰总统哈洛宁和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以及其他24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界名流,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组成全球化社会问题世界委员会牗WorldCommissionontheSocialDimensionofGlobalization牘。世界委员会用两年时间提交出《公平的全球化:为所有人创造机会》牗AFairGlobalization牶Creatingopportunitiesforall牘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全球化及其影响,指出全球化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进行变革的远景目标及其战略:始于国内,并在全球层面进行改革。报告动员人们行动起来推动变革。在涉及全球层面改革的建议中,世界委员会建议在国际一级系统地开发新的工具,提升国际组织之间对某些问题的政策协调质量,落实“政策一致性倡议”,呼吁多边机构的执行主管一起努力,为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全球化做出贡献。世界委员会的报告较为客观、平衡,得到各方接受。
索马维亚与世界委员会的各成员对《公平的全球化》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地进行广泛推介,并成功推动联合国大会于2004年12月2日一致通过有关世界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决议提请联合国各机构并邀请联合国体系内的各组织,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考虑世界委员会的报告,同时也提请成员国考虑该报告;邀请联合国体系的相关组织和其他相关的多边机构就其在促进包容性、公平的全球化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向秘书长提供信息。不过,决议并没有直接援引世界委员会报告建议的“政策一致性倡议”。
2006年7月,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实质性会议高级别部分,索马维亚在致辞中再次大力宣传“政策一致性倡议”。
3)全球化政策论坛
2005年9月,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在成果文件中写进“公平的全球化”,给索马维亚和劳工组织以极大鼓舞。对于实现公平全球化的方式,世界委员会的报告给出了非常全面的建议。世界委员会提出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改革,并且强调改革应始于国内。国内改革方面的具体建议包括提高国家政策能力,强化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在管理经济波动方面发挥作用,加强教育,提高国民的技能和劳动生产率,鼓励基层人民更多参与制定经济政策。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