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民企施展之难

企业报道  2015-11-17 11:25:03 阅读:

 

  在中国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组织风险———参与国企改制。很多民企和企业家都栽倒于此。研究近年来民企并购国企的历程,其中最常见的风险是制度缺失下的资本“空手套白狼”

  近日,上市公司小天鹅A公告称,无锡市国资委将持有公司控股股东小天鹅集团100%的股权。此举意味着无锡市国资委与南京斯威特对小天鹅的股权之争已经尘埃落定,斯威特将彻底出局。根据本次仲裁裁决,无锡国资委将持有江苏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小天鹅又成了全资的国企。

  并购徘徊于失败中

  考察民企并购国企的历史,有一个数字让人吃惊:过去一段时间的民企并购案,近60%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有的根本没有完成并购,有的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迅速解体,有的则挣扎在整合与反整合的泥淖中一筹莫展。

  2006年12月25日,无锡仲裁委员会裁决:2004年10月,南京斯威特集团以33079万元增资小天鹅集团、小天鹅集团以33079万元收购斯威特持有的南京电子90%的股权的民事行为和相关的协议无效。

  利用资本杠杆完成对实业企业的收购,又以收购回来的企业作为抵押收购下一个目标。如是者,一个涵盖多元化业务的资本帝国体系迅速成型。然而,这种内在运作的脆弱性也使这种帝国的抗风险能力随并购案的增加不断走低,但我们却没有制度来限制。以斯威特为例,其资金链的脆弱程度,已从其由于仅10%的转让款没付清而损失小天鹅集团控制权的事件中表露无疑。在斯威特系崩溃之后,无锡国资委如梦初醒般发觉,原来寄望靠资本游戏来做大家电企业代价是如此巨大,竟至于惨淡收场。

  小天鹅是民企对国企增资转制失败的又一个例子,显示了国内民企进行资产并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民营企业家的冒险和不规范,往往会形成风险,在小天鹅的案例当中,就存在此类问题。

  还有一个并购后挣扎的案例经常被引用:有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民营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出资5000万元,收购了一家现在很不景气的国有企业。本意是借助其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但2年下来,始终未能赢利,前后还输血3000万元,从而进退两难。

  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发表文章认为,在中国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组织风险———参与国企改制。很多民企和企业家都栽倒于此。研究近年来民企并购国企的历程,其中最常见的风险是制度缺失下的资本“空手套白狼”。

  制度资金制约并购

  正是当前制度的种种漏洞和灰色边缘,才造就了那么多民营企业走擦边线路的冲动。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媒体常常指责民营企业的不规范,好像问题只是出在民企身上。但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制度的不健全其实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反思制度建设会比指责民企的不规范来得更切合实际。再有,中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使得民营企业家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工具来完成收购。在缺乏积累的情况下,只能是“长蛇吞大象”。但当蛇吞不下大象时,问题就出现了,结果往往变得不可收拾,最后基本上还是由政府或国资来接盘,国企改革与转制的努力一切归零。还有一种结果是,民企因为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而无缘国企并购,使得外资得以在国企资产并购交易中占尽没有竞争对手的优势。

  相比于西方的金融业改造,国内官方虽然也屡次声明,不能再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重演,但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却始终步履蹒跚。这成为民企难以迅速长大,也难以进行大宗并购交易的重要原因。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日前也表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在企业并购中深受资金实力所限。他建议,国家应放宽金融企业对并购活动融资支持的限制,拓宽企业并购重组的融资渠道,以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夏斌的表态,准确地表明了国内民营企业在进行并购时所处的尴尬地位。

  业内专家认为,金融开放与资产并购的放开,也应该体现在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问题上。这里不仅牵涉市场准入限制的开放问题,也牵涉民企并购交易中融资限制的放开。否则,国企改革或者仍旧是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游戏,或者因为缺乏竞争,使得即将到来的中国企业并购大潮中,国企只能成为外资手中的廉价狩猎对象。

更多专题
印尼政府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方案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让城市转型步伐加速度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