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廖海金
不久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白酒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白酒生产企业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真实、准确、科学、系统地记录生产销售过程的质量安全信息,应当确保产品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销售所有环节,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困扰我国多年,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痛国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尽管不断出台“史上最严”,却也未能有效解决这一痼疾。现如今,从国家层面建立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无疑值得期待。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源头颇受关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纷纷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而在我国,食品追溯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试点也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较发达省份,西部边远地区的食品企业基本没有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即便是已经启动试点的企业,也是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溯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家层面就有几个部委在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同体系之间的融合并不理想,需要把几个食品追溯体系统一起来协调推广。整合后还要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企业追溯信息应精准到责任人还是每批次产品?如何对生产特点不同的企业制定追溯标准?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推动这项工作的合力。
此外,食品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门槛相对较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难见收益,也就没有实施自发追溯的动力。从市场方面看,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的认知度也不高。政府、媒体宣传力度低,产品可追溯信息少而且形式大于内容,商场终端查询机和移动终端的查询应用不足等一系列软肋使得消费者难以参与。
实践证明,可追溯机制是目前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一条非常成功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验。很显然,每个产品从一开始,就带上一个信息,从种植到餐桌长长的食品链条中,要想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性,追溯体系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手段。应当承认,食品原产地追溯,目前做得较为完善的是乳制品,如今能追溯到生产企业、原产地,甚至知道奶源来自哪个农场。因此,积极尝试、推行和完善食品全过程安全追溯体系,是我国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重要措施。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