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问企业领导最难办的是什么,100位中有99位会回答:人。企业不仅寻求合适的人难,而且得到合适的人才后管理起来也难,感觉不称职时要送“神”就更难。不仅国有企业如此,非国有企业也一样。而“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办”,几乎成了所有领导的共识。不论这个员工如何特殊,都会有以下四方面的需要。
需要一个感觉不错的饭碗。这个饭碗好坏,也就是薪金收入,但却不仅仅是说薪水的高低,而主要是一种心理感觉。这个感觉是综合比较各种客观因素后作用于自己心理上的一种主观感受。首先同自己过去的收入比,比自己过去的收入高就感觉好,低就感觉不好;其次,同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等社交圈子里的人比,比后处于中上等水平就感觉好,比后处于中下等水平心理感觉就难受;再次,与同行业同岗位者的收入比,上岗后又同单位里的可类比岗位的同事比,比较的结果是中等靠上就会感觉良好,比后如果处于中下等水平就难受。可见,饭碗的好坏除了能满足生存的条件外,更多是一种比较后的主观感觉。
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个舞台能够使员工的知识用上、能力发挥出来、智慧彰显出来,员工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无论如何,普通的员工心中也期盼着舞台感和成就感。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即受到组织成员的尊重。怎么能赢得组织其他成员的尊重呢牽靠的就是自己过硬的本领,这个本领体现为组织所需要和承认的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智慧。如果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不是组织所需要的,甚至是组织所批判、排斥的,那么,这位员工就不会受到组织其他成员的尊重,甚至还会遭到奚落,也就是说员工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在组织中不能用上和发挥出来,员工就没有舞台感和成就感。
需要一个成长的空间。员工在自己的知识派上用场、能力发挥出来、智慧彰显出来的同时,还需要学到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进自己的智慧。这样员工才会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否则,员工就会有被掏空的感觉,感觉到自己在被企业组织所压榨,而缺少安全感。这时员工就会想着去充电。因此说,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纯粹是一个机械性的工作场所,而不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留不住人才的。
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的。作为企业员工,无一不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是稳定的、和谐的、积极的。如果生活在一个尔虞我诈、风气不正、乱七八糟的、不健康的,甚至没有安全感的企业环境之中,即使有再多的收入,员工也不会快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快乐仅有金钱是买不到的”。
“度”在企业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可以分解为高度、深度、广度和速度,这四个度结合起来,即可对企业发展的“度...
作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加强上市公司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