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漳州市的招商引资特别是对台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著名的台湾制造企业纷纷落户漳州,漳州市因而成为台湾制造业转移的基地之一。随着民营制造企业的迅速做强,漳州制造业呈现新繁荣,石英钟、家具、食品加工等行业迅速发展,制造业有十余种产品的产量全国领先。但是,在这些“产量冠军”中,“中国驰名商标”屈指可数,缺少产业集群和配套,创新也不足。新形势下,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立足将这些“产量冠军”行业做大做强。2004年8月,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确立了“打造‘三个基地’,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的漳州市发展定位。当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培育食品、机械、材料、能源四个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制药、家具、电子三个重点产业”,明确了打造以制造业为中心的“4+3”工业产业体系的思路。随后,市政府牵头组织了钟表、食品罐头、家具制造等行业同业公会,并提供40条优惠政策配套措施,致力培育具有漳州特色的行业体系。市领导下大决心要把机械产业发展成漳州的拳头产业。在灿坤、万利达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下牞漳州制造业有了新的飞跃,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集中,逐步发育并走向成熟。
李建国进一步阐释,“十一五”期间,漳州市围绕“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全力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漳州市提出在积极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分工协作中,建设“三个基地”的目标,其中就有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几年来漳州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漳州市工业立市和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坚持进一步发挥农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不断创造良好的制造业发展环境。漳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凭借良好的农业基础,做大食品工业这个最强势产业;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做强家具业。同时发挥良好的港口资源优势,依托漳州开发区和古雷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临海特色工业。近年来,漳州开发区以其港口优势,吸引诺尔港口起重(中国)设备、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永大集团金属科技工业等项目落户,促进了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还有,发挥区位优势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项目,如引进医药、电子等大项目加快新兴产业的继续发展。
几年来,漳州的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漳州市确立要重点发展的食品、机械、材料、能源四个主导产业和家具、制药、电子三个重点产业中除能源产业外,其他均为加工制造业;1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也大多属于加工制造业,出口商品的主体更是出自于制造业;漳州制造业正在迅速壮大,漳州制造业正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海峡西岸的一个新兴制造业基地正在崛起。
李建国说,抓好漳州的发展,要实事求是,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全省的位次,看到漳州和周边先进地区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又要充分看到成绩,看到漳州这几年的长足进步,充满必胜的信念,有决心和志气,不甘人后,勇往直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培育亮点,大力发展港口工业和民营工业,鼓励和扶持一批带头行业,做强做大有特色、有前景的产业,力争跳跃式发展。他表示,漳州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一大批敢干事、能干事的企业家,有支持政府的漳州人民,相信漳州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出色,漳州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