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其兴旺程度也成为区域经济的晴雨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近年来,中原大省河南为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促进企业改制重组、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经济损耗,极大地促使企业迸发活力,带动河南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式发展。
河南有着世界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信阳华英集团;有着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客车;有着中国最大的大型拖拉机生产企业———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有着中国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企业———洛玻集团。新飞电器、莲花味精、双汇火腿肠等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许继牌电气产品、白鸽牌磨料磨具、天方乙酰螺旋霉素、白象方便面等在业界早已名满天下。
2006年1—11月,32户省管企业实现收入1016.25亿元,同比增长30.75%,利润34.39亿元,同比增长6.59%。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中型企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和重要引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制重组提供动力
2006年11月22日,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许昌卷烟总厂、郑州卷烟总厂正式合并为河南中烟工业公司,跃居全国十大烟草集团行列。
据了解,烟草业一直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烟叶产量曾长期居全国第一,卷烟产量也连续多年居全国之冠,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卷烟工业企业数量多、实力弱的缺点。从2000年开始,河南卷烟工业便开始了关停重组的步伐,通过2003年7月到2005年4月的连续重组,形成了新郑烟草(集团)公司、许昌卷烟总厂、郑州卷烟总厂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次“3合1”重组后更进一步促进了河南卷烟企业的做强做大。
这只是近些年河南省推进大企业重组的一个典型案例。2006年,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2005年的878家(2002年底为2658家)重组整合为700家,减少178家。省旅游局直属的省旅游集团、省国旅、省瑞莱星公司等8家企业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全部实现了国有股退出。河南国有企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共有536户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97.7%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河南省将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继续推动铝工业、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的重组。
调整结构增添活力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始终是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经济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推进自主创新,优化了产品结构。“十五”期间,河南省15个省管工业企业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13.42%,完成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项目5734项,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占50%左右;投产新产品27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81项;改进、更新生产工艺和生产线1620项。
地处古城洛阳的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引进意大利菲亚特轮式拖拉机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东方红X700、1604、1804等系列轮式拖拉机。其中,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东方红1804轮式拖拉机是国内目前最大马力的轮式拖拉机,标志着我国拖拉机制造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装备设施、通讯光缆增强用纤维等领域的赛尔特种纤维,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其技术,由于关系到国家安全,这些国家严禁技术扩散。但是现在,神马集团经过不懈努力,不仅攻克了生产赛尔特种纤维的技术难关,还于去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赛尔特种纤维项目。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了海外市场,优化了市场结构。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河南过去5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9.6亿美元,这一数字接近改革开放前20年的总和。有些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性大企业,如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跻身“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之列。在直接投资方面,过去5年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75家,中方投资6865万美元。中原油田、洛阳一拖、思达高科、巩义仓西、河南国基、瑞贝卡等具有一定优势的国有及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扬帆。它们的投资重点已由中国港澳地区转向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并已开始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
河南周口莲花味精是世界上惟一用小麦做原料的味精生产企业,2006年出口味精5万多吨,出口量占全国年味精出口总量的90%以上。2006年6月,经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莲花品牌价值为13.75亿元,位居中国品牌500强第363位。
莲花党委书记、总经理高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由于味精原辅材料及能源涨价等影响,国内味精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价格一降再降。但莲花放眼世界,走出去重点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使企业的发展多了一条路。目前,味精销售的国际网络发展到朝鲜、俄罗斯、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亚、非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加强管理奠定基础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去年以来,河南省管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成本管理,增强了集团控制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企业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
河南重点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亮点多多:
郑煤集团实行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显著。公司机关由77个部门合并为24个,精简幅度为56%;分流人员1167人,精简幅度为64%;中层干部职数减少83个,精简幅度为42%。
安钢在集团公司内部深入系统地开展了对标挖潜活动,全方位提出了挖潜指标和落实指标的具体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降耗增效的积极性;
中原大化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生产经营再创新业绩;
义煤集团坚持“依靠制度治企、规范管理治企、科学管理强企”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永煤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第四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喜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
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全面创新参控股企业管理,投资效益大幅提升;
中原证券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严格实物资产管理,不仅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还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节能降耗持续发展
说起节能降耗,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河南是资源大省,但同时也是人口大省。目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大力发展现代化的装备制造业、采掘业,特别是结合资源优势,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大企业、大集团,对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意义重大。但这些大企业、大集团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006年,鹤煤集团综合能耗为0.8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了0.02吨标准煤/万元,其它生产环节能耗也有大幅度降低。采煤回收率达到85%,远远高于一般企业40%—50%的平均水平,初步实现了资源的规模化、多元化循环再利用,循环利用率达到95%。
鹤煤集团通过构建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煤层气—电力、煤炭—煤化工三大产业链,理顺了开发资源与节约资源的关系,其围绕煤电主业的多元化产业循环发展也为资源型企业的增长模式树立起可资借鉴和学习的标杆。
此外,河南一些企业还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安钢集团通过重点项目改造,实现冶金渣综合利用率100%、钢铁尘泥处理率100%、焦炉煤气利用率100%、外排废水达标率100%,吨钢消耗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规定。
中原大化对主导产品三聚氰氨生产过程尾气回收技术攻关,实现了尾气全循环回收利用,用作合成尿素溶液原料,每年为企业增收2亿多元。
平煤集团与武汉凯迪集团就重组河南蓝光环保发电公司达成协议,避免了产业园自建电厂,有效节约产业园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热、电直供。同时,蓝光公司两台机组均使用矸石、煤泥作为燃料,进一步稳定平煤集团低热值劣质煤以及矸石、煤泥的销售出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2007年河南要强力推进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产业政策、环境容量、差别电价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李成玉表示。
今年是河南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一年。按照规划,河南省在“十一五”要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粮食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河南省副省长,省国资委主任史济春在省管企业工作年会上这样说:“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管理、发展、改革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并存,只有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好,才能算得上是优秀企业,企业领导的思想要解放、解放、再解放,观念要更新、更新、再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升华、攻坚、突破’四个过程。”
河南省大企业任重道远。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
在灵宝境内,面对表层资源消耗殆尽的局面,为揭开小秦岭中深部成矿规律的神秘面纱,聘请国内知名地质专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