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主动退市能成常态机制吗

企业报道  2015-12-04 16:23:36 阅读:
核心提示:2014年11月16日起,《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开始正式施行,到目前为止,这个曾经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实施已满一年。

  ■ 高山 自由职业者

  2014年11月16日起,《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开始正式施行,到目前为止,这个曾经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实施已满一年。然而时至今日,除了三家已经退市的公司外,真正退市的却没有几家,更多的则是在玩“重组”游戏,以及扮“僵尸”等待政府救命。(12月2日《广州日报》)

  随着第四季度的来临,一些处于退市边缘的公司又将开展自救措施,或者寄希望于“富爸爸”救援,或者通过重组来救急。但是,按照严格的退市制度的监管要求,最终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怎么也逃脱不了退市的制裁,退市,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也规范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据统计,30家今年半年报已续亏的公司若不能在下半年扭亏,则将直面退市。

  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可能因多种情形而退市。其中既包括公司解散、被宣告破产的情形,也包括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触及相关规定的标准、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或者公司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公司股东大会在公司股票暂停上市期间作出终止上市的决议、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等情形。

  自2001年以来,我国退市的A股和B股共98只,不到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4%。而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退市几乎是一种常态。2003年-2007年,纽交所年均退市率6%,近一半是自主退市;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8%,自主退市约占三分之二。而A股年均退市率仅为0.3%。

  在A股市场,因众多公司眼花缭乱的保壳方法,助长了市场上“乌鸦变凤凰”的投机风潮。退市制度不健全,落实力不够,造成一个公司被借壳之后,公司经营业绩提升,股价上涨,似乎所有的参与者都皆大欢喜,但它破坏了市场规则,让内幕交易泛滥,长此以往股票市场就会变成为“柠檬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一般的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受到挑战,最终买单的还是散户投资者。

  退市制度的好处显而易见,匹配发行注册制,增加标准缩短退市时长;打击炒作壳资源,规范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规范公司合规性,整肃证券市场不法行为;健全主动退市制,发挥证券市场合理定价。退市制度旨在为更多的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腾出融资空间,提升资本市场的公司质量,做到吐故纳新。

  2014年10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并于11月16日正式实施。从《意见》发布以来,退市新政的威力已逐渐显现,多家上市公司根据规定公开提示可能被“强退”的风险。随着监管层对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每年年末的上市公司退市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也将成为证券市场的常态,特别是在注册制的背景下,事前监管在向事后监管转移,因重大违法违规被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随着退市制度的深入,不仅违规和连续亏损股票有退市的风险,对于那些遭到疯狂炒作股价虚高的股票也有退市的风险,这就会倒逼市场树立理性投资意识,注重股票的真正投资价值,彻底改变A股的投资生态——减少投机;引导投资文化——树立长期投资意识;学会投资逻辑——精选优质蓝筹股票。

  健全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市场有效性,并有利于培育理性投资的股权文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的规范要求,切实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就能够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也应该看到,在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等的环境下,退市制度要实现常态化,还需要多方齐心协力,但是,不管怎么说,强制退市或自主退市一小步,股市公平交易一大步,有进有退,体现了股市活化性,激活了流动性,保障了公平性。

  最近,注册制再次风生水起,注册制真正实施后,IPO身价降低,上市将变得容易,新股不再受宠。“A股僵尸的壳失去了稀缺性,愿意买壳的人就大幅减少,所谓的并购重组的游戏也就没有人玩了,这就倒逼“A股僵尸”退市。

更多专题
2015美国最受应聘者青睐的10家公司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

拯救中药瑰宝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