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栀梓 职员
2015年房地产市场加速分化,北京等一线城市供小于求,房价持续领涨。部分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市场恢复缓慢,滞销严重。开发企业之间,利润率普遍下调,大房企集中度进一步增加;中小房企则纷纷剥离地产业务谋划转型。业内分析认为,2016年楼市在“去库存”基调下,政策面将趋向宽松;化解产能、拉动需求的刺激政策出台将是大概率事件,而房价也可能出现普涨局面。(12月28日《经济参考报》)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据称,这是自1994年至今连续20多年来每年都在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鼓励房地产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高层这一政策导向令很多人心中大喜,期待房价出现下跌的“拐点”,能够早日买起房。
当看到“业内人士”关于2016年“房价也可能出现普涨局面”的分析判断时,那些心中大喜的人心里可能又要“转凉”、变得“忧愁”起来了。对于楼市来说,历来都是有人“唱红”有人“唱衰”。笔者注意到,那些“唱红”的大都是“业内人士”,这次也不例外。房地产“业内人士”当然期待刺激政策使楼市“回暖”、房价上涨,变得“红火”起来。可是在库存量过大、去化周期过长的情况下,“唱红”能否“救市”呢?并不可知。
实事求是地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由于工商业产业集群相对集中且发展态势强劲,对人口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库存房源也较少,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而在部分二线城市,特别是工商业产业集群较少且发展后劲不足、甚至尚未形成产业集群,相对稳固的就业岗位还不多,吸纳人口就业的能力还不强的三、四线城市,库存房源又很多,房价岂能是一“唱”就能“红”?从市场供需决定市场价格的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其房价“普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发出了“鼓励房地产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的声音,但地方政府是否会积极响应?此前就曾有媒爆出“开发商要降价,地方政府不肯”的新闻。在“土地财政”的利益驱使下,一些地方宁可在房地产领域降费减税,甚至给购房者发放补贴,也不愿看到房价下跌的局面。然而,房地产市场终有趋于饱和的时候,这注定了“卖地生财”之路终有“尽头”,“土地财政”也不可能持久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今一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低迷,似乎正在印证这一点。正是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地方财政困局与危机,高层最近才发出“鼓励房地产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鼓励农民和农民工买房”等信号。如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对房价再硬挺下去,出现房价“普涨”的局面,很多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去库存”的预期恐难实现。
——“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暨2015年度全国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
就在全国各地的化肥企业在一片红海中火拼的时候,中农润田却通过技术创新开辟出一块无竞争的蓝海,其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