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广东东莞市谢岗镇华泰科技园一工厂门口,近千名员工,男男女女都穿着白衣服,胸前戴着白花,目送灵车离开。由于工厂老板的父亲病故,因此老板要求出殡时所有员工都去送行。
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这是一家标准的家族化企业。家族化企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老板是“家长”。在家族化企业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称谓不是总经理、主任什么的,而是二姐、三哥等等。
不可否认,家族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比如,创业成本低,家族成员通常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依靠血缘、地缘的“亲情”纽带,使企业组织成本更低、忠诚度更高;权力集中,快速决策,易于捕捉商机……这些都是家族化企业发展的优势。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家族化企业有时候会走极端。比如一个企业的前途命运系于一人之身,一旦这个人死亡或离任,就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诸如老板父亲病故,要求员工戴孝的做法,则是家族化企业不当管理理念的极端反映。
创业初期,由于企业小、人员单纯———如果所有员工都有亲缘关系,那么“全体员工戴孝”毫不奇怪。但问题是,企业发展壮大后,虽然管理层是家族化的,一些员工有亲情关系,但其他员工已经突破了血缘和地缘这种关系,而是一种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劳动关系,就不能再把员工当成亲情的一部分。
老板父亲病故,千名员工戴孝,这是极其不恰当的做法。这说明,家族化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一些理念亟须扬弃。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
2015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贸易发展署署长扎克女士,双方就贸发署在华推动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