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各大媒体均在显著位置报道———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有企业提取分红。这标志着,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均不向同级国资管理部门分红的怪象得以告终。
国家养的“鸡”不生蛋,与普通企业一样,只缴税不分红,那这样的“家鸡”与作为普通企业的“野鸡”们有什么区别?难道区别仅仅在于“家鸡”们享受着一些政府行业垄断的特权?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达7700亿元。据财政部研究机构估算,2007年中央企业的收益将超过8000亿元;如果加上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
为数不多的一些国有企业,手中却有1万多亿的企业利润,任由企业的老总们自行支配。如此一笔庞大的收益,一直留在企业里用,缺少应有的、到位的预算和监管,确实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家鸡”生蛋之前,这些国有企业形成的红利到哪儿去了?这是一个好问题。是全部进行了再投资,还是别有去处,作为局外人不得而知。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竞争性领域,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关停并转改的时候,管理体制、经营机制都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的垄断性国有企业依然活得有滋有味,连普通职工都拿着畸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且并没有坐吃山空,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是垄断性国有企业,既有政策性的垄断,又只尽和普通企业一样的义务。而垄断性行业员工的畸高收入,成为拉大社会收入差距、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诱因之一。
手里掌握着如此巨大的国有资产,坐收着如此轻易的稳定收益,中国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像国际上那些知名企业那样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搏击市场风浪的好手,而是习惯于对国家政策的等、靠、要。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我们中石油、中石化就打报告给国家发改委,要求对成品油加价,但国际油价降下来了,他们的价格却始终不肯往下降。国有企业亏损了,叫政策性亏损,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向中央政府要政策。国有企业赚钱了,却只和普通企业一样,只缴税,而没有更多的回报和反哺,这样的“鸡”始终这样养着,将永远学不会自己找食吃。
养鸡就是要它生蛋。国有资产讲求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形成的收益必须与国家分红,国家通过参与企业分红,监管企业的运行状况。决不能等到企业被掏空了,被搞得资不抵债了才去料理“后事”。只有能产蛋的鸡,国家才有必要养着,才有必要考虑是否追加投入。一旦企业无法提供利润分红了,那就要分析原因,该杀鸡的杀鸡,该换饲养员的换饲养员。国有资产也要讲究有进有出,经营得好的、能赚钱的,留在手里、追加投入;经营不善、难以为继的,不适宜继续留在手里的,坚决放出去,放到它能存活的环境里去,放到能把它搞活的人手里去。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
2015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贸易发展署署长扎克女士,双方就贸发署在华推动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