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新型工业化平抑肉价波动

企业报道  2016-01-21 10:02:18 阅读:

 

  发展肉类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产业化、国际化的经营

  针对近期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中国最大的肉类供应商———河南省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日前在郑州召开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国际合作研讨会上表示,新时期发展肉类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产业化、国际化的经营。

  万隆认为,首先建设规模要大,技术装备要新。要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装备肉类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大生产,改变传统肉类加工业“一把刀杀猪、一口锅烫毛、一杆秤卖肉”的旧模式。实施“退路进店、连锁经营”的销售模式,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用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每天屠宰几十头、几百头发展到上万头、几万头,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肉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农产品加工增值,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肉类加工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就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发展肉类工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肉类工业的结合,用信息化实现流程再造,实现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控制,用信息化带动肉类加工行业的工业化。

  目前,中国已进入消费转型、内需拉动的新时期,肉类产品的结构正在由高温向低温转变、白条肉向调理产品转变、家庭厨房向工业化转变。在这个背景下,万隆提出,肉类加工企业要通过自主创新把国内外饮食文化转化为产品,开发出品种多样化、档次差异化、规格系列化肉制品,实现西式产品中式化改造,中式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大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肉类加工业上连农户、下连市场,按照行业特点的要求,要建立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农业的资源优势、工业的加工优势和市场的消费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业与农业、工业与商业的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实现肉类工业由产品竞争变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提高肉类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是产肉的大国,但是肉类出口的量并不大。多年来,肉类出口一直未突破100万吨,要通过提高产业化的水平,扩大进出口贸易,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中国肉类加工业的成本优势、加工优势,生产出适应国内外市场消费的产品,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实现国内的大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国际化。

  据了解,双汇集团20多年来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3000多台套,在全国12个省市高标准建设工业基地,围绕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建立起了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业、物流业、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率先推行“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冷鲜肉经营模式,实施肉类的品牌化经营,在传统的肉类工业中走出了一条“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能力强、效益好、污染少,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0年代中期双汇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2006年已达到230亿元。

更多专题
美中时报评出:2015美中经贸十大领军人物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

美中时报评出:2015美中经贸十大成就

2015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贸易发展署署长扎克女士,双方就贸发署在华推动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