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应产业政策,不盲目追求规模,从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着手,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可能是大多数民营钢企的一条出路
随着压力的持续加大,国务院今年安排的首次全国节能减排专项大检查拉开了序幕。6月21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等中央八部委共同组成的国务院专项节能减排检查小组已赶赴河北。
据了解,此次行动将专项大检查各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和相关组织机构落实、差别电价、落实各地清理招商引资优惠税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情况。
相当一部分民营钢企将面对更严峻的政策风险。
差别电价叠加关税控制
有关部门早在上月底就对此次专项检查做了安排,并明确提出此次检查的范围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是钢铁、铜、铝、铅锌、水泥、电力、电石、焦炭、铁合金等行业和区域性较强的其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据透露,国家发改委有意在此次检查后对现行的差别电价政策做适当调整,因此电价将是此次检查的重点之一。
中电联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的发电量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去年提高4.4个百分点。而由于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强,今年1至5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其中高耗能行业增长迅猛。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凤起表示,电力的充裕将给高耗能行业带来更多的投资冲动,而中国电力本身又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火电为主,从差别电价入手调控节能减排是最直接的办法。
就在1个月前,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了《关于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这份通知重点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5%至10%的出口关税,并将去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税率由10%提高至15%。
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表示,上述举措是“为进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类产品、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北京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信息总监徐向春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几项重大措施的出台将使钢材出口成本增加13%至18%。
民营钢企劣势凸显
压力的增加显然对中小民营钢企更为不利。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20日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时提出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钢铁企业,这一点就已经表露无遗。
而在今年4月27日的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更是强调,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钢铁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
他说,产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投资反弹的倾向仍然存在,高消耗、高污染产品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都是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要下决心关停和淘汰钢铁落后生产能力。
资料显示,我国钢铁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国的15%,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6.6%,耗水量占工业总量的14%。而目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吨,落后炼钢能力约5500万吨,这些设备容量小、效率低、污染重,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10%至15%,物耗高7%至10%,水耗高1倍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高3倍以上。
据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秘书长耿炳玺透露,在产钢量占据全国40%的民营钢铁企业中,大多企业产能在200万吨左右,“如今已经属于中小型企业了”。
另外,国家对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和120吨以下的转炉作为限制类企业并提高差别电价,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中大多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顺应政策积极应对
与民营钢企的困境不相称的是其产量的快速增长。
统计表明,去年钢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多为民营企业,其中钢材产量增幅的前5名的全部是民营企业,而产量同比降低的大都为特大型国有或特钢企业。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中钢协重点企业钢、铁、材产量的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15%、18.36%和17.62%;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其他企业的增长幅度却分别高达34.07%、24.24%和39.75%。
与此相应,近几年我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自2004年起,我国前十大钢厂钢材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分别为34.7%、33.6%和29.4%,呈逐年下降之势。而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划2010年这个份额要达到50%以上。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告诫说,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扩张欲望非常强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力匹配,民营企业家要主动适应转型期的变化,将风险防范放在重要位置,适当控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节奏。
业内人士认为,顺应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与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说,民营钢企要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从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着手,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