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电子化时代下的面授课

企业报道  2016-02-17 17:14:07 阅读:

  

  众多企业建立了功能丰富的学习管理平台,却缺少充实和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e-learning应该如何突围?作为企业学习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我们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探索了一条“踏实的捷径”,即通过面授课程的电子化,进行精品电子课程的快速开发,实现面授与电子课程的协同应用。

  为什么要推动面授课程电子化?

  通过对面授课程与电子课程各自互补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可以得出面授课程电子化带来的效益。

  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现有的电子课程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偏重表现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质量与教学设计的专业性,如果把面授课程作为内容的来源,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面授课程的数量较多,内容较为丰富,各个企业都有一批内外部讲师讲授的,内容比较成熟,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程。如果转化成电子化课件,这些精品内容能够借助原有课程的内容和讲师的专业性,弥补电子课程在内容上的缺陷。同时,面授课程的学习形式更为学员所熟悉,转化为电子课件之后,讲解型的课件比完全自主浏览型的课件更容易被学员所接受。

  面授课程转化为电子课程之后,由于“随时随地”的特性,不仅能够提高培训的覆盖率,还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进行大规模的推广,面对企业培训中学员数量大、分布广的情况,电子课程在这方面的优势是面授课程难以比拟的。同时,电子课程的学习还能够嵌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促进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促进学习效果向绩效的转化。

  哪些面授课程适合电子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课程形式的优缺点互补,让面授课程的电子化具备了诸多方面的效益。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面授课程都适合电子化?面授课程电子化的方式有哪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下面的矩阵(图2),用以辅助面授课程的筛选与电子化方式的选择。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从潜在受众的多少和课堂组织形式两个维度来判断面授课程电子化的方式。一方面,由于电子课件具备推广的方便性和低成本等特性,潜在受众多的面授课程进行电子化显然具备更高的性价比;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课件在参与性和社交性等方面仍难以达到和面授课程同样的效果,因此讲师讲授为主的课程也比学员参与为主的课程更适合电子化。

  借助这个矩阵,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潜在受众少且以学员参与为主的课程不适合电子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其他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采用的电子化方式:

  1.精品电子课件:潜在受众多且讲师教授为主的课程,是面授课程电子化的重点,应该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开发,将其打造成精品电子课件,并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尽可能地发挥其规模效益。

  2.快速电子课件:潜在受众虽少,但以讲授为主的课件,可以利用Articulate等快速电子化课件工具或Stream Author、Microsoft Producer等三分屏课件制作工具,以较低的成本制作成快速电子课件,丰富企业的电子课程库。

  3.引领式/社区型电子化学习:潜在受众虽多,但以学员参与为主的课程,很难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借助学习管理系统、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组织引领式/社区型的电子化学习,让学员在网络上的交流互动中完成课程的学习。

  面授课程如何转化为精品电子课件?

  由于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在学习体验、学习者注意力、学习延伸性等多方面的差异,面授课程的电子化需要系统和精心的设计。在为客户提供面授课程电子化服务的实践中,以 “教学九事件”的经典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论。上表详细列出了面授课程电子化后的组成模块及其设计思路。

  总而言之,面授课程需要经过细致的解构,挖掘出讲授之外隐含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在线学习的规律,从学习者的体验出发,选择最适当的媒体,通过精雕细琢的设计,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传递的有效性。

  除了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与内容专家即课程讲师的沟通也十分重要。首先,电子课程中很多模块的素材都需要从讲师处获得,包括学习背景、讲师简介、知识结构、扩展阅读等;其次,因为课程的主体是讲师的讲授,因此电子课件的媒体呈现方式应该通过讲师的审核确认,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

  面授与电子课程如何协同应用?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面授课程电子化多方面的意义,除此之外,在电子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其协同效应。通过面授课程的电子化,推进两种培训形式的协同应用,不仅能够通过重复利用面授课程的内容资源,节省电子课程的开发成本和周期,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同促进面授和电子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

  从协同降低成本的角度看:课程的主体部分已经成型,只需要拍摄讲师授课即可,而学习背景、讲师简介、知识结构、扩展阅读等素材实际上也是成熟的面授课程所应该提供的,因为这些材料不仅在电子课程中很重要,在面授课程中同样应该是在教材或课程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现有面授课程没有这些内容,也可以借助电子化的机会进行规范化。

  从协同促进应用的角度看,对于面授课程来说,参加面授课程的学员可以使用电子课件随时随地进行复习,通过课件中的扩展阅读、讨论区等模块可以进行更深入和社区化的学习;甚至在开课之前,电子课件的开场动画等模块可以用作课程的宣传,激发学员的动机。对于电子课程来说,面授课程可以提供面对面的学习机会,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还能够促进其电子课程的宣贯与推广。对于企业培训工作的整体来说,可以互相替代的两种培训形式,能够灵活的满足培训的需求,不仅能解决培训与工作冲突带来的出勤问题,更能满足混合式学习项目的需要。

更多专题
让国际化成为核心

 现而今,商用电脑市场群雄逐鹿,70%的市场份额令联想、惠普、戴尔等国内外IT豪强早已抢先下手,占据大半...

先进文化塑造企业灵魂

大力创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一理念的灌输来积极营造企业和谐进取的氛围,让高效团队在工作中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