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省红色文化协会会长 万本根
在2016年新春伊始,也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时,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感召下,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政厅等单位的指导下,在中央和省众多领导同志的关怀支持下,经过一年半筹备,四川省红色文化协会终于应运诞生了。可以说,协会的成立同当前我国“红色文化热潮”的兴起一样,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期盼!
什么是红色文化?
2013年11月14日,刘会长在《人民日报》发表论文《红色文化与中国梦》。他写道:“什么是红色文化?从广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中国,红色还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象征革命、进步、美好等含义。红色文化象征、比喻文化的正能量,我们就是要凝聚正能量,让文化正能量成为中国的流行色。
今天,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化+”的时代。“文化+”应成为国家意识和全民意识,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审视“文化+”的意义,强化“文化+”的自觉。我们必须要求坚持中华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要求“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是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其核心是为经济、产业乃至社会的发展注入活的文化内核、文化元素、文化细胞和文化支撑,植入文化的DNA。文化与经济的联姻,使得经济在文化的基因中裂变,文化在经济的承载下绽放,其构建形成的产业,以文化为魂,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链接市场,亲和大众,并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容性而充满生命力。“文化+N”为经济社会的划时代发展开辟了无限空间,注入了无穷潜力,催生出不尽的创意创新创造。
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华民族要强基固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将各种优秀文化整合起来。这时候,我们需要研究文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性,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对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做传承者,也要做发展者和创新者。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既要坚持先进性、革命性,又要把握时代性、地域性,还要兼顾多样性、整体性。要充分考虑到其所面对的广大受众和社会环境的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既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又要做到多元化、大众化,还要兼顾共享性和可持续性。要将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我们认为应该实行“1+N”的模式,即以革命的红色文化为主导、为基石、为统帅,和绿色的生态文化、金色的国学文化廉政文化、彩色的民族和谐文化、传秀的民风民俗文化等实行无缝对接,组成五彩斑斓的中华民族“多彩文化”体系。这就是用革命的红色文化作主轴线,串起散落的满盘珍珠,构建一条彩色的“中国链”。我们要让红色文化正能量,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人们须臾不可或缺。
如何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红色江山弘扬光大并代代相传呢?这需要红后代来落实、来实现。谁是红后代?近日,我们和开国元勋的后代充分交流之后,一致认为,在今天这种大环境下,只要拥护十八大,拥护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要为复兴中华民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而奋斗,以及为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的人,都可以称为“红后代”。
为什么要成立四川省红色文化协会呢?
尽管弘扬红色文化的工作,我们一天都不曾中断过,然而,必须看到,这项工作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就在万花纷谢之际,只有社会主义中国像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抗击八面来风,为人类前途保存了希望的灯火。20多年过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软实力在下降,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却在上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国内红色文化热潮大发展,二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思潮上升和对中国红色文化的向往。这一切,都是对我们坚持发展红色文化的极大鼓舞,都为我们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必然加紧实施其西化、分化战略。除处心积虑地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进一步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外,还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侵略。而国内的一些亲西方势力,则与其结成利益上的“神圣同盟”,共同向中国红色文化发动空前的挑战。歪曲历史、伪造历史、美化侵略、偏袒卖国、歌颂倒退,抹黑英烈、诋毁革命、否定进步,将主要矛头指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首鼠两端,随波逐流。坚持红色文化、继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倘若我们不敢或不能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就会成为被后人所不齿的历史罪人!
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排前几位,种类涵盖了四川尤其是川陕苏区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宣传以及红军生活、战斗的各个方面;四川是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四川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罗瑞卿、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将帅之乡(在1955-1956年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四川籍人物共有99位),也是张思德、黄继光、赵一曼等革命先烈和英雄的故乡。成立四川省红色文化协会,就是要广泛整合川内外雄厚的专家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协会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肩负起传承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使命,吸引更多政府机构、组织、社会团体、海内外人士参与,进一步挖掘中国尤其是四川红色文化内涵,形成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四川文化建设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知名品牌,整合红色、绿色、彩色等多方面资源,培育发展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红色文化产业,为我省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起到积极有力的推进作用。
我们深入革命老区后发现,这些红色区域特性明显:一是几乎是老少边穷地区,产业落后,大多无工业,但也就使当地无污染,绿色生态;二是当地民风淳朴,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群众讲仁义礼智信,讲忠孝,邻里之间相处和谐;三是部分红色地区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区域,但他们和平共处,相处和睦,生活习俗也很传统,具有与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意境。这些地区虽然不发达,但缺陷中有明显的优势,利于发展旅游业,利于打造生态产业,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成立四川省红色文化协会,可以帮助这些地区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发展经济巧妙融合,使红色文化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驱动各种区域元素整合 。比如红色旅游,可以融合绿色的生态文化、金色的国学文化、彩色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风民俗文化等,将这些元素贯串于吃穿住行娱乐之中,让“1+N”充分发挥效力,让红色旅游五彩缤纷地舞动起来,使人感到有血有肉、有盐有味,其乐融融,其趣无限,其益无穷!妙不可言矣!
企业界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印度较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为印度企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证明,只有进一步深化金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