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运(另一篇)
话说文革时期,江南某村有这么两个青年。一个叫王坏运,一个王好运。俩个人都是高中毕业生,都表现较好。王坏运,勤奋好学,王好运,勤劳苦干。在当时农村来说,都是优秀知识青年。
三年后,王坏运觉得农村天地太小,想到外边深造闯闯,但又苦于家中无人,自已身边没有贵人。于是,他突发奇想,提笔给中央文革小组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中表达了一名农村知识青年,渴望求知,改变命运的想法。中央文革小组接到此信后,还果真派人下来调查了解情况了。王坏运所在的大队领导刚开始感到比较惊讶,继尔如实向上级反映了他的表现。很快,王坏运还真被组织推荐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在学校里,虽然王坏运勤学苦读,但毕竟文化底子太薄,学习总是跟不上趟,他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来二往,王坏运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都处得比较好。转眼,三年大学生活就结束了。虽然王坏运学习成绩不行,但人缘关系和现实表现都比较好。于是,王坏运毕业时,被同学老师推荐留校工作,当上了一名教工,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
再说王好运。好朋友王坏运凭着一封信上了大学,他也动起了心思,于是偷偷学着王坏运,也提笔给中央文革小组写了一封一模一样的求助信。信发出后,很长时间,没有动静。王好运也只好认命了,在农村安心工作起来。大队领导见王好运老实肯干,表现越来越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为当时农村就缺少这样安心农村的知识青年。虽然也有不少下放学生,但随着国家政策放宽,一个个都返城了。于是,大队干部就一心想把王好运培养起来,成为扎根农村的有为青年。王好运一直住在一间破草棚中,生活条件不好。大队书记就发动全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他重新建造了三间大瓦房。房屋建好时,不知谁说了句,大家庆贺一下。于是大队书记就命人上街买菜,准备庆贺酒席。这天中午,就在大家欢欢喜喜举杯欢庆之时,正好中央文革小组也派人下来调查王好运写信的事。此时,大队书记对来调查的人高兴地拍着胸说:“你们领导看看,我们对王好运多好、多关心,不但给他造了新房子,而且还准备给他介绍对象,让他能在这里安家立业。”中央文革小组调查人员见地方组织对王好运照顾得很好,就对他说:“好运同志,农村也是一片广阔天地,更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你看地方对你也十分关心,你就安心在农村工作吧,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就这样,王好运当了一辈子农民,直到死也没能改变自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