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电力企业呼吁完善电价形成机制

企业报道  2016-03-24 09:34:53 阅读:

 

  “价格联动”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目前疏导能源资源上下游企业矛盾的一种手段,但这种“联动”机制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方,电价形成机制亟待完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近年表示,中电联与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五大发电集团已上书国家发改委,建议政府对电煤价格涨幅大的重点地区尽快实施“煤电联动”,并呼吁进一步完善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王永干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火力发电量达到12777.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电力生产的强劲增长带动电煤需求大幅增加。”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发电耗用原煤59078.55万吨,同比增长17.99%。

  “上半年电煤供应基本正常,但价格上涨压力很大。”中电联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如是表示。这份报告指出,上半年我国电煤合同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9%,而由于煤炭各项基金、运费、海运费等因素影响,6月份电煤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重要集散地区煤炭市场交易价格也有所上升,6月份秦皇岛地区主要煤种交易价格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电煤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近年来,电煤供应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发电企业对煤炭的大量需求以及煤炭企业的联手抬价,使得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发电企业成本加大,但发电上网电价以及最终销售电价却并不是简单的“随行就市”。根据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当煤炭价格累计变动幅度超过5%时,其增加的成本,30%由发电厂自行消化,70%由国家通过调整电价解决,以弥补发电厂成本的增加。这个机制就是所谓的“煤电联动”。

  实际上,为了消化电煤价格上涨所引起的发电成本上升,发改委曾于2005年5月和2006年6月两次实行“煤电联动”,销售电价共上涨了5.01分/度。

  “根据‘煤电联动’的原则,据保守统计,电煤价格已经上涨了9%。”王永干说,“这次提请的煤电联动方案与以往两次有所不同,主要针对电煤价格涨幅比较大的山西、贵州等重点省份提出‘因地制宜’的调高发电上网电价,同时建议电价调整要能够反映资源收费、脱硫、空冷等因素,做到价格补偿逐步到位,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电价形成机制。”

  王永干表示,近年来的煤炭产运需衔接改革进一步把电煤供应推向市场,因此电煤价格成为影响电价的突出矛盾,除此以外,水资源收费、脱硫价格补偿不足、脱硫热价及空冷机组没有补偿、排污费上涨等因素均对发电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中电联和五大发电集团此次提出的上调电价方案可以被称为一次“综合联动”的调价请求。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25日举行的发改委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就电力方面的“涨价上书”公开答复说:“按照过去的规定,实行了煤电价格联动的机制,这在煤炭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下,对于适度缓解煤价上涨对电力企业成本推动的压力是有积极作用的。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一定上涨,特别是重点合同煤价格上涨多一些,但是实行市场调节的煤炭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在年初的基础上略有下降。同时,电力企业的收益或者说利润也在不断地增长,特别是去年实行煤电价格联动以后,弥补了一部分成本开支,今年电力企业通过加强管理,降低了成本,因此,我们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一位长期关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以“理顺价格”为目标的“上下游价格联动”,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目前疏导能源资源上下游企业矛盾的一种手段,但这种“联动”机制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方,“单纯强调‘联动’可能会诱发物价‘螺旋式上涨’。”

  回顾近两年来煤电联动的结果,只要煤价一涨,电价就动;电价一旦有异动,又会刺激紧盯着电价的煤炭企业联手抬价,同时其他行业如冶金、钢铁、化肥等也会及时跟进加价,一时呈现出煤价电价轮番上涨之势,最终形成全社会围绕煤炭竞价。目前掌握能源资源产品生产的多为国有垄断企业,如果均采取“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来疏导价格,实际上是在保护上游垄断企业的利益。

更多专题
关注一切利益相关者

今天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明天社会就要承担企业的责任。2007年2月1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浙江民企...

勇于挑战的可敬的人

敬佩一个人,无需他作出英雄般的壮举,而在于他面对困难,不畏艰难,敢于迎接挑战;敬佩一个人,无需他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