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起眼的小小羽毛,庐江县正在把它从贫困农民解决温饱的小门路培育成致富奔小康的经济大梁,把一个经济小亮点聚集成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已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培养了100多个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优产品,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实现逆势起飞。
披着春日的暖阳,笔者走进同大镇工业园区的庐江县龙飞羽绒有限公司,看到一团团洁白的羽毛刚刚走下生产线正在享受着清洁、整理、检查、包装的一条龙服务。“外面正等着装箱呢,这批货马上就要发到英国和德国去,客户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今年初我们公司已经收到了国外300多吨毛胚订单,今年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董事长何飞喜形于色。
庐江县羽毛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未,在30多年的羽毛产业发展进程中,该县始终把羽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把“小羽毛”做成大产业,积极引导羽毛经营户和加工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县羽毛产业呈现出裂变式发展态势,羽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近两年,许多羽绒企业遇到了资金上的难题,好在县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县担保公司设立4500万元续贷过桥资金专户存放,专项用于中小微企业还贷过桥周转,让他们企业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庐江县副县长何江宏介绍。
2015年,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龙飞羽绒公司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而银行贷款从280万增加到730万,时间从10个月延长到12个月,并且享受到政府的5%的基准利息30多万元的补助。“这些利好的政策,让我们有了开拓更大市场的机会。2015年实现产值110万元,2016年预计可达到180万元。”何飞感慨地说。
面对不太乐观的形势,羽绒企业该如何突围?庐江县政府组织县经信委、商务局、环保局等单位研究羽绒产业整体规划,按照原料到成品的思路规划羽绒产业园,并借鉴发达地区在羽绒企业污水处理上先进的经验做法,改变当前每个企业都建污水处理厂既不经济又浪费土地的不合理做法。“公司的污水处理厂春节前已经建成,用水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何飞介绍。
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人才,该县高薪聘请了懂外贸、管理、经营、技术、翻译的羽绒专家,充实到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营销部门,并在上海开设羽绒及制品销售窗口。短短几年,产品质量迅速提升,得到国内外客户认可,成为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羽绒制品远销欧美国家,在安徽省的羽绒行业中脱颖而出。水洗鸭绒、水洗鹅绒及制品深受英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青睐。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从事羽绒加工企业多达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羽绒羽毛加工企业25家,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2015年生产总产值10.6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150万美元。
(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