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供给和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的关系

企业报道  2016-03-24 17:39:51 阅读:

  ■ 汪同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研究中国宏观模型,首先就是GDP怎么出来的。从统计角度来讲,GDP有三种计算方式,一种是三产法,就是GDP三个产业增加值如何,一种是支出法,或者使用法,第三个是收入法,GDP等于居民收入加政府收入加企业收入。这样三种不同的GDP的统计方法告诉我们,分析研究宏观经济的时候,有三个不同的角度。

  一个是从三产法的角度分析,GDP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个角度从需求角度分析GDP用到哪里去,用到投资、出口。第三个分析宏观经济的角度,就是收入分配的结构,居民得到了多少好处,政府得到多少好处,企业得到多少好处。我们全面研究分析宏观经济的时候,要从这三个角度研究,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来。

  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对于这三个角度的侧重是不同的。那么到了现在,我们现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总书记讲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供给侧,也就是生产法这个角度分析。刚才吴敬琏老师深刻分析了为什么。现在我想强调的,我们注重供给和需求分析的同时,易纲行长分析了总需求和总供给,还要注重供给和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的关系。

  刚才好几个发言都谈到了工资的问题,劳动力供给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劳动力供给的问题。大家谈到劳动力的问题,都是供给和收入分配关系。

  我们关于居民收入和工资问题是什么过程?在80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遇到问题叫做国民收入超分配,是说消费和投资超分配了,消费太多,居民收入增长太快,从计划经济走出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收入相对太少,我们第一次出现所谓的超分配,最后通货膨胀。到了90年代中期的时候,十四大提出来市场经济以后,各种各样的改革,其中有企业的改革,有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那时候朱镕基总理,明确讲工资的上涨不能高于经济的增长,不能高于企业的增长。这样的政策使我们企业的改革朝着现在管理制度推进,后来碰到亚洲金融危机,90年代末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通货紧缩。

  那么到了十二五的时候——我们那时候是十二五规划发改委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一次讨论会,发改委一位领导同志提出来说,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当时我们就说这个说法不符合经济学,如果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快于企业增长就是通货膨胀,两个同步。实际执行结果,工资劳动力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高于企业增长。现在要注意工资增长生产率增长造成我们现在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更复杂了,刚提出这个问题就面临通货紧缩。我觉得研究宏观经济要从这三个角度,供给、需求和收入分配三个角度同时研究,搞好它们之间有机的关系,这也是结构性的关系,才能正确分析认识宏观经济,才能找到正确的对策。


更多专题
关注一切利益相关者

今天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明天社会就要承担企业的责任。2007年2月1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浙江民企...

勇于挑战的可敬的人

敬佩一个人,无需他作出英雄般的壮举,而在于他面对困难,不畏艰难,敢于迎接挑战;敬佩一个人,无需他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