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餐饮企业 当少些“硬件依赖”症

企业报道  2016-04-08 16:51:10 阅读:
核心提示: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余温还没退散,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的言论也言犹在耳——不过在餐饮业,机器人的下岗潮一直都存在。

  ■ 晴川 机关行管人员

餐饮企业 当少些“硬件依赖”症

  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余温还没退散,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的言论也言犹在耳——不过在餐饮业,机器人的下岗潮一直都存在。炒菜机器人、刀削面机器人……这些曾经被大张旗鼓报道的餐饮业新贵,在短短的时间内,都下岗了。之所以出现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风生水起,而在餐饮行业却面临“歇菜”窘境,皆因餐饮机器人本身的精度低,“智商”不够。(4月5日《厦门日报》)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尤其在服务性行业,每年都会遇到人手紧缺问题,从这个角度说,餐饮企业引进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既提高了出菜效率,客观上也起到了缓解劳务用工不足问题。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商家购买的机器人多是价格适中的国产品牌,这对推进机器人市场研发及推广应用无疑有积极意义。然而,愿望虽好,问题不少。稍一咂摸,机器人失宠于市场并非没道理。

  从使用机器人的性价比考量,这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按照购买一台机器人支出约50000元计算,维修费每月支出300元到500元,电费每月支出150元到180元。一名服务员每月工资约3000元,还得提供包吃包住等福利,如此一来,使用一台机器人的支出,大概相当于聘用一名服务员两年的人工成本。这对餐饮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可能是个不小支出。这个代价本希望通过提高效率来抵充并超出,但因“中看不中用”导致的对成本收益的错估,要实现有效代偿,则势必要转嫁成本于顾客。羊毛薅得过很,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真正的问题则是,这些机器人智商太低。机器人再稀奇,毕竟不能当饭吃。味道好不好,合意不合意,能否留住顾客的“胃”才是王道。要调好悠悠众口,就目前看,机器人虽挂个“人”字,却是徒有其表,简单的煮熟等机器人或许可以完成,这也是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风生水起的原因,但要精致到能炒出一个与个人口味匹配的菜肴,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动作,需要知道如何掌控火候,需要在炒菜时能知道用力轻重等,这正如法国喜剧电影《美食家》所说:真正的美食来自于人的心灵,这对智商余额不足、根本没有“心”只会机械运动的普通机器人来说,如何能够制作出对味的人间美食?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一些餐饮企业高价购买高大上的机器人,只是用来做一些最简单的端菜工作。当一项高科技产品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彰显,只是用来装门面,乃至降格为普通工具,这其实与现实中少数企业过度消费高学历人才一样,也是对高科技的过度消费。虽或为只是商业噱头,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高科技产品的名不副实,本身也是对公众心中神圣高科技形象的丑化。虽然是市场行为买卖自由,盈亏自负,但如何遏制由其带来的负能量,倒是有必要好好推敲一番。

  生活中任何领域都需要高科技,这是不可否认的发展规律。只是,在使用前如何算好账,做到用其能用,机尽所用,大有文章可做。机器人虽好,但不可陷入“硬件依赖”的泥淖,不计成本地拼颜值,更要不得。

更多专题
让竞争力无处不在

社区商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主要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主,突出特点是便利性、地域性,具有相对稳定的...

聚焦新时期的设计管理

在我国众多的大型和特大型工业企业中,一般都设置有设计研究院(简称设计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